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4—2021年昌平区水痘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 2019和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21年昌平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0 07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2.34/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沙河地区(106.92/10万)、南邵地区(83.30/10万)和城北街道(75.38/10万);每年的4—6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4∶1,20岁以下年龄高发,以学生、散居儿童、干部职员为主。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均发生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水痘发病水平明显降低(χ2=547.857,P<0.05)。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职业发病特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措施对水痘发病有影响。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免疫接种范围,有效控制水痘发病;应高度关注学校水痘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并加大监管和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昌平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 588例,发病率为345.31/10万(2 588/749 473),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3.28%,发病率为5 331.63/10万(2 414/45 277);发病的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肠道病毒CoxA16型是引起昌平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结论手足口病是北京市昌平区发病率较高的法定传染病,开展联防联控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昌平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对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11 202例、发病率4.94‰;全年均有发病,夏季(6—8月)发病最多;平均发病年龄(53.82±16.67)岁,30~40岁及50~70岁为2个发病数高峰;男女性别比为0.82∶1;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4.13‰、5.87‰;病例多就诊于三级医院,就诊科室主要为皮肤性病科、内科;临床诊断前3位分别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疫苗接种量增加不明显。结论 2021年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并发症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主;应在高危人群中做好宣传教育并鼓励高发人群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昌平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对2015—2020年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门诊病例60 175例,平均年龄(52.38±17.03)岁,2015—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r2=0.977);每月均有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87,P<0.05);25~39岁及45~69岁为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就诊于三级医院,就诊科室主要为皮肤科、外科;临床诊断前3位分别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2020年7月—2022年6月带状疱疹疫苗接种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昌平区带状疱疹高发人群为50岁及以上人群,并发症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见;应鼓励高发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提高疫苗保护率,有效控制带状疱疹疫情。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掌握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分析2014年昌平区AEFI报告数据,采用相关指标描述AEFI报告情况。结果 2014年昌平区报告AEFI共222例,AEFI报告率为20.73/10万。全区17个行政区均有报告,回龙观报告例数最多共5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2岁以下,多在接种后1天内发生。124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红肿/硬结,219例痊愈。报告病例涉及21种生物制品,其中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发生AEFI报告例数居首位(79例),7价肺炎疫苗(PCV-7)AEFI发生报告率居首位(94.16/10万)。结论 2014年昌平区AEFI监测报告率较高,发生年龄小,发生时间间隔短、症状轻。涉及21类生物制品,其中(DTaP)报告病例最多,(PCV-7)发生报告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08-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共报告AEFI 926例,分布于所辖20个街(镇)。94.38%的个案在24 h内报告,96.76%的个案在48 h内报告。99.35%的个案在48 h内完成调查。所报告AEFI的男女性别比为1.25:1;AEFI年龄分布:1岁组占37.69%,1~6岁组占46.98%,6岁组占15.33%;AEFI发生时间:89.19%在接种后1 d内发生。2008-2015年昌平区AEFI总发生率为11.56/10万,其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估算发生率为4.07/10万。AEFI的一般反应以发热和局部红肿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荨麻疹为主,严重异常反应少见。结论 昌平区AEFI主要发生在1岁组儿童及免疫接种后1 d内,异常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近年昌平区AEFI监测敏感性有较大提高,但仍有少数指标未达到《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要求,应加强相关培训和督导以提高AEFI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薄弱人群及疾病传播流行存在的隐患,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采集360名健康人群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 结果 昌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22%,GMC达1 109.59 mIU/ml。 1 ~ 4岁与5 ~ 9岁年龄组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4,P>0.05)。 不同性别、户籍和免疫剂次人群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后,<1、1 ~ 4、5 ~ 8岁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昌平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本市成年人及重点年龄组人群,尤其是大学生的MCV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棘球蚴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12四川省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肾棘球蚴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确诊4例肾棘球蚴病,其中2例予以确定性手术治疗,1例探查后未予切除;1例放弃手术治疗。结论早期发现彻底清除病灶并辅助药物治疗是治愈肾棘球蚴病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8年昌平区基层预防保健人员人力资源现状,为稳定社区预防保健科人力资源队伍、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以昌平区43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和5家其他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保健科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后,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辖区预防保健科人员配置现状。结果 2018年昌平区共有379名基层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4.11岁,主要集中在30岁~组、占32.72%,从业人员主要为女性、占88.13%,本科学历占51.19%、大专学历占31.66%,护理专业占65.70%,初级职称占63.32%,专职人员占53.83%,51.45%的人员免疫规划工作年限不足5年,全区预防保健人员配备比为1.84。结论昌平区基层预防保健科人员的年龄和学历配置较为合理,但全区预防保健人员配备比较低,医务人员需求仍存在巨大缺口,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半数以上人员仅为初级职称;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加强员工培训,优化职称晋升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前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免疫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选取辖区15个镇(或社区)2128名常住人口的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集每名对象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母亲有无HBV感染史的儿童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昌平区学龄前儿童HBsAg、抗-HBs、抗-HBc和HBV年龄标化率分别为0.05%、63.27%、1.08%和1.08%。城区和农村1~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84%(924/1425)和62.85%(442/703);城区和农村1~6岁儿童HBV感染率分别为0.77%(11/1425)和1.56%(11/703)。男性和女性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68%(718/1110)和63.65%(648/1018);男性和女性儿童HBV感染率分别为0.81%(9/1110)和1.28%(13/1018)。 结论 昌平区儿童 HBsAg 阳性率和 HBV 感染率继续保持低水平,说明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以来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