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36例2~4岁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PedsQLTM 4.0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本研究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得分为(60.02±26.47)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59.38±33.14)分、情感功能(62.17±23.58)分、社交功能(58.90±29.00)分;已入托患儿学校表现功能得分为(66.67±20.87)分,生存质量得分为(71.83±18.97)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频率越高、户外活动频率越少及癫痫共患病均是影响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12.477、-6.626、13.289,P<0.05).结论 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其中抽搐未得到有效控制、存在癫痫共患病的患儿需要重点关注;增加患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癫痫患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高海拔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获得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西藏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的生育史。结果 共调查3741名15~49岁的藏族育龄妇女,共计10245次妊娠,报告的自然流产386次,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墙%,城市妇女显著高于农村妇女,农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在控制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高。居住在海拔4500m以上的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居住在海拔3500m以下妇女的近2倍多。年龄和妊娠的次数显著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和多次妊娠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大。结论 高海拔可能独立的影响藏族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在高海拔地区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与营养,减少妊娠次数,延长生育间隔,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此外,回顾性的生育史调查可能会因回忆偏性等因素而低估了自然流产的发生,但西藏地区育龄妇女的自然流产水平不一定比平原地区高很多。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西部34县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9省市34县农村3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的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2005年调查34县获得10655对母与子,通过母亲回顾调查了儿童的辅食添加情况,并与2001年相同的34县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儿童平均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2005、2001年4个月以前添加任何辅食的比例分别是29.7%、42.6%,到6月龄时未添加任何辅食的比例分别是9.0%、17.1%.4~6个月开始添加下列辅食的比例分别是谷类59.2%、蛋类54.8%、鲜奶类11.7%、豆制品24.0%、肉类34.1%和蔬菜水果类45.4%.到9个月时,未添加下列各种辅食的儿童的比例分别是谷类10.1%、蛋类23.2%、鲜奶类71.3%、豆制品49.5%、肉类34.1%和蔬菜水果类24.8%.2005年辅食添加的时间、比例和频率明显优于2001年.[结论]谷类和蛋类是西部农村儿童普遍添加的辅食,其次为蔬菜水果类、肉类和豆制品;鲜奶类不是儿童普遍添加的辅食.可通过发展经济、营养健康教育,提高母亲的文化水平以及住院分娩来提高适时辅食添加率.适时足量添加豆制品和动物性食品可有效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西安市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西安市常住居民共3625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史、吸烟、饮酒、日常运动量等。结果 3625名调查对象中,共有1026例CVD患者,总患病率为28.3%。40~50岁人群患病率为20.3%,51~60岁人群患病率为23.1%,61~70岁人群患病率为30.7%,71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39.3%。CV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比较CVD人群与健康人群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间性别、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史、运动量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都有可能成为CVD的风险因素,而运动可能为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均为CVD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运动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西安市中老年人群CVD患病率较高,应加强高危CVD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陕西省手足口病高发区蒲城县手足口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蒲城县2009至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蒲城县2009至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7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23.78/10万。每年4至7月和9至11月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病数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9.52%和29.81%;儿童0~5岁为高发年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6.14%。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1.22/10万,女性为195.2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感染占77.19%。中部台塬区发病率为252.01/10万,高于北部山原沟壑区和南部平原区。不同地区间病原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P=0.564)。结论蒲城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应持续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引导群众及早就医,并坚持隔离,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妇女生育现状及未来人口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了解陕西省妇女生育现状及未来时期各年的人口状况。方法 采用寿命表法,并利用Excel 2000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妇女生育模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及人口预测的估算。结果 陕西省总生育水平较接近于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3,低于全国1.22的平均水平。陕西省2000年总人口数为35195248人,用分年龄组人口移算法分别预测得出2005年为35678637人,2010年为36341221人,2015年为36701080人。结论出生率的下降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预测未来15年人口增长缓慢。这正是体现了我省人口的稳步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MRI诊断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发病风险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6家三甲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出生14 d内行头颅MRI检查的新生儿3464例,排除临床资料不齐全、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产前颅内出血及MRI图像不能用于分析的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暴露于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结果纳入1976例新生儿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与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提高了4.27倍。进一步将阴道分娩分层,发现经产钳助产分娩的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最高,为剖宫产的7.52倍。其中产钳助娩显著提高新生儿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的发病风险。结论阴道分娩可能增加了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尤其是以产钳助产方式分娩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老化,支气管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多,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力下降,体液免疫功能也较年轻人差,再加上外科手术及麻醉的损伤,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我科自2000年以来针对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状况,采取了综合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北贫困县儿童群体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北农村 3岁以下儿童的群体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关系 ,比较几年来的变化 ,对整体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从 1999~ 2 0 0 1年对西部 16个贫困县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调查 ,以身高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结果  1999年西部地区 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 (HAZ <-2 )、低体重 (WAZ <-2 )和消瘦 (WHZ <-2 )的总患病率分别为 19 4% ,18 2 %和 5 8% ,2 0 0 1年分别为 18 2 % ,15 1%和 4 2 % ,地区间有显著性差异 ,与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NCHS) /WHO标准分布比较 ,西部儿童HAZ和WAZ的分布显著左移 ,提示西部16个县 3岁以下儿童整体的营养状况仍然较差 ,但逐年改善。结论 应更加深入全面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提高家长的喂养保健知识 ,加强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在儿童的营养状况整体监护的同时 ,重点监护问题儿童是改善儿童群体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母亲安全分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1999~2002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项目县妇女分娩前后所接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影响住院分娩的因素及各年统计数据的比较,来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提出促进母亲安全分娩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获取样本。并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产前检查率占97.1%,检查地点仍以乡卫生院53.7%为主。住院分娩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1999年的28.6%上升到2002年的76.1%。分娩地点由以家里为主,转变到以乡卫生院及县及以上医院,乡卫生院医生将承担主要的接生工作。住院分娩费用也在逐年提高。结论 住院分娩的宣传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为保证产妇安全分娩,还需加强乡卫生院工作及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住院分娩收费标准,使她们能主动去医院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