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 社会性别女,16岁,因"无月经来潮"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闭经.患者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身体健康,其母孕期未服药物及接触有害物质.查体提示:身高150 cm,体重40 kg.外观及智力正常,无腋毛,有乳房发育,但无乳头.骨龄测定相当于15岁,与实际年龄基本相符.妇科检查:外阴呈幼女状,无阴毛,肛查子宫及双附件未扪及.经直肠内B超提示:未见卵巢组织及双侧附件.血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39.33 mIU/mL(正常参考值1.9~12.5mIU/mL),促卵泡生成素154.51 mIU/mL(正常参考值2.5~10.2 mIU/mL),雌二醇7.76 pg/mL(正常参考值19~183 pg/mL),垂体泌乳素9.2 ng/mL(正常参考值2.8~29.2 ng/mL),睾酮53.62 ng/mL(正常参考值14~26 ng/mL).染色体核型为45,X[14]/46,XY[90].患者在外院接受腹腔镜下双侧性腺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1)左侧性腺为性腺母细胞瘤合并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右侧性腺为纤维脂肪结缔组织;(2)双侧输卵管组织.术后行化疗,在我院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炎、输卵管梗阻3种输卵管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接受IVF-ET的419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输卵管炎组(n=213,A组)、输卵管积水组(n=81,B组)和输卵管梗阻组(n=125,C组)。比较3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高评分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 C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A、B组,B组异位妊娠率高于A、C组,A组D3高评分胚胎率低于B、C组,A、B组活产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炎对IVF-ET的成功率有不良影响,在IVF-ET之前进行输卵管炎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肪源干细胞(ADSCs)与聚丙烯网片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兔ADSCs悬液。取聚丙烯网片浸提液培养ADS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评价支架细胞毒性。AD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聚丙烯网片支架上,体外培养1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结果 ADSCs在聚丙烯网片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RGR)(24、48、72 h实验组细胞RGR分别为97%、96%、101%,平均RGR为10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5),聚丙烯网片浸提液无细胞毒性。脂肪干细胞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后生长速度快,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脂肪干细胞呈球型,并伸展形成伪足,贴附于支架材料,细胞间相互连接成团。结论聚丙烯网片支架与AD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是近十几年在辅助生殖领域新兴起来的一种助孕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模拟体内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环境,使从卵巢采集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熟.然后予以受精,胚胎培养和移植,获得妊娠[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操作温度对小鼠体外受精以及后续胚胎发育的影响,探讨较合适的实验室受精及操作温度,为提高人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IVF实验室温度共设置19℃、21℃、23℃、25℃、27℃、29℃及31℃温度点,选择10~12周龄(20~25g)的ICR雌性小鼠及雄性小鼠168只。每个温度点设自然受精组和体外受精组,随机分配雌鼠8只、雄鼠4只。在上述实验室温度下对小鼠自然受精卵团与体外受精卵团进行操作、观察,并统计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及囊胚孵出率。结果体外受精组中25℃组与19℃、21℃、29℃、31℃四组间比较受精率(94.83%、52.69%、78.98%、82.76%、66.67%)、囊胚形成率(87.12%、54.17%、68.75%、70%、56.56%)、囊胚孵出率(86.62%、46.15%、66.23%、67.857%、51.78%)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以19℃、31℃差异明显;体外受精组中25℃组与19℃、21℃、31℃三组间比较卵裂率(98.79%、81.82%、90.32%、89.83%)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以19℃、31℃差异明显;顺次两组间比较,19℃与21℃、29℃与31℃组受精率、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19℃、21℃、29℃、31℃组各自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以19℃、31℃组差异明显。结论实验室温度在23℃~27℃之间时,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组与自然受精组在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和囊胚孵出率等方面较其他温度具有显著优势,提示23℃~27℃为较合适的实验室受精及胚胎操作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曹义娟  徐惠  权斌 《肿瘤学杂志》2016,22(6):452-456
摘 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 、1α,25-二羟维生素D3、盐酸强力霉素、雷洛芬和硫链丝菌肽对乳腺癌细胞MCF-7分化诱导、细胞微环境、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方法] 油红O染色检测上述5种药物对MCF-7细胞分化诱导作用;台盼蓝染色检测上述5种药物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5种药物对MCF-7均有很强的分化诱导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0.08μmol/L时雷洛芬的分化诱导作用最强,盐酸强力霉素、硫链丝菌肽、1α,25-二羟维生素D3次之。诱导形成的小脂肪滴经油红O染色,显示相似颜色,但高浓度药物诱导形成的大脂肪块染色后,显示颜色的差异,ATRA诱导形成的大脂肪块染色后显示鲜红色,其他4种药物诱导形成的大脂肪块显示较暗的紫红色。脂肪块或脂肪滴主要位于细胞间质,少部分位于胞浆。硫链丝菌肽对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远强于其他4种药物。[结论] 5种药物均可诱导MCF-7细胞分化,改变细胞微环境。在0.08μmol/L时,雷洛芬的分化诱导率最高,盐酸强力霉素、硫链丝菌肽、1α,25-二羟维生素D3次之。它们所形成的脂肪滴成分可能相似,但有所差异。硫链丝菌肽对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远强于其他4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王葳  曹义娟  汤美玲  周晓燕 《安徽医药》2021,25(6):1154-1158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激素替代周期(HRT)内膜转化日低黄体生成素(LH)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激素替代方案助孕共27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转化日低LH时是否肌注hCG分为hCG组(45周期)和对照组(95周期),同时期未使用hCG治疗的病人,根据内膜转化日LH值分为高LH组(LH≥13 U/L,131周期)和低LH组(即前面对照组,LH<13 U/L,95周期),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指标.结果 hCG组胚胎种植率[37.65%(32/85)]、临床妊娠率[62.22%(28/45)]高于对照组[25.55%(46/180)、43.43%(43/99)](P<0.05).高LH组体质量指数、内膜转化日雌二醇值及早期流产率[4.41%(3/68)]低于低LH组[17.07%(7/41)](P<0.05),高LH组胚胎种植率[34.66%(87/250)]高于低LH组[25.55%(46/180)](P<0.05).结论 在冻融胚胎移植激素替代周期中低LH不利于胚胎种植及妊娠维持;低LH时在内膜转化日肌注hCG可以改善胚胎种植率,提高临床妊娠率,但不能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东南大学(徐州)生殖医学研究所收治的144例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对输卵管造口成功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是否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输卵管造口失败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是否切除积水输卵管,并均进行IVF-ET治疗。所有患者临床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3年,了解患者妊娠情况。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病变范围及不同治疗措施的4种情况下,不孕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原发性不孕患者比例)及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研究144例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造口术成功为95例,44例自愿接受IVF-ET治疗;输卵管造口术失败为49例,均接受IVF-ET治疗,自愿选择切除积水输卵管者为15例。②输卵管造口术成功而未接受IVF-ET治疗的51例不孕症患者中,单侧与双侧输卵管积水者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 vs 12.5%,χ2=0.000, P=1.000)。③输卵管造口术成功,并且接受IVF-ET治疗的44例不孕症患者中,单侧输卵管积水者临床妊娠率(72.7%),显著高于双侧者(36.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P=0.015)。④输卵管造口术失败而接受IVF-ET治疗的49例不孕症患者中,保留与切除积水输卵管者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 vs 26.7%,χ2=2.474, P=0.116)。⑤接受IVF-ET治疗的93例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造口术成功者的临床妊娠率(54.5%),显著高于失败者(12.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3,P<0.001)。 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症,尤其是单侧输卵管积水者,宜采用输卵管造口术,并接受IVF-ET治疗。是否切除积水输卵管,可能对输卵管造口术失败后接受IVF-ET治疗的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减胎术在多胎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0周以内的多胎妊娠患者52例,行阴道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减胎术,术后分为减胎单胎组(16例)和减胎多胎组(36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期因不孕症来本中心就诊,经治疗后妊娠的10周以内的单胎和双胎患者共8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为对照单胎组(45例)和对照双胎组(37例)。统计其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出生率、早产率、晚期流产率以及孕期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4组患者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患者的胎儿低体质量出生率、早产率和晚期流产率以及孕期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 结果52例多胎妊娠减胎成功率为100%,减胎双胎组早期自然流产1例,晚期自然流产4例。减胎双胎组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减胎单胎组[(2.52±0.48)kg vs(3.41±0.31)kg,t=2.495,P=0.023],而胎儿低体质量发生率高于减胎单胎组(35.5% vs 6.3%,χ2=3.916,P=0.048),晚期流产率(25.7%)以及早产率(33.3%)均高于减胎单胎组(P=0.043、0.013),减胎单胎组晚期流产率以及早产率均为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减胎单胎组与对照单胎组、减胎双胎组与对照双胎组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发生率、晚期流产率以及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减胎双胎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产后出血与减胎单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减胎单胎组(45.2% vs 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2,P=0.017)。 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减胎术能改善多胎妊娠的妊娠结局,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与颗粒细胞凋亡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 28~30 h后,取其颗粒细胞,采用TUNEL法进行凋亡率的分析,并与卵子的成熟情况和卵子的评分及形成胚胎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经培养后,随着卵母细胞成熟度的降低,凋亡率升高;而且随着卵母细胞评分和发育潜能的降低,颗粒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 结论 卵子发育潜能与颗粒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通过测定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可预测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