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调查分析忻州市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为完善消除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碘缺乏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每县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个乡镇,每乡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检20名8岁-10岁儿童的尿碘含量;每所小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30名5年级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碘盐监测考评当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结果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8.48μg/L;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为85.6%;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96%。结论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忻州市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得到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效,14个县(市、区)均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居民普及食用碘盐,主动改变生活行为,评估其对防治碘缺乏病(IDD)的效果。方法调查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儿童智力测验、IDD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居民食用合格碘盐、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处于较适宜状态。甲状腺肿大率为4.1%,IDD健康教育知晓率五年级学生为76.7%,育龄妇女为94.4%。8~10岁儿童智商与理论值比较智商水平向中下偏移。结论 IDD宣传干预措施不到位,局部呈下滑趋势,加强IDD健康教育,促进群众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形成,预防和减少碘缺乏病的危害,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忻州市群众对碘缺乏病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认识,促进群众主动参与防治,实现地方病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2011年,在山西省忻州市,选择宁武县、保德县、岢岚县和静乐县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选择五台县、忻府区和繁峙县开展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项目.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每县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5年级30名学生,在每所学校所在地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地方病健康教育问卷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 ①基线调查:共对366名5年级小学生和183名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知晓情况调查,知晓率分别为77.41%(850/1098)、80.33%(441/549);共对270名5年级小学生和138名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知晓情况调查,知晓率分别为80.74%(654/810)、81.40%(337/414);②效果评价:共对366名5年级小学生和181名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知晓情况调查,知晓率分别为91.62%(1006/1098)、92.45%(502/543),与基线调查相比,知晓率有显著提高(x2值分别为84.69、34.04,P均<0.01);共对270名5年级小学生和138名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知晓情况调查,知晓率分别为93.95%(761/810)、93.48%(387/414),与基线调查相比,知晓率有显著提高(x2值分别为63.94、27.47,P均<0.01).结论 经过地方病健康教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五年级学生及家庭主妇自我防病意识,提高了防治地方病知识的知晓率,为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奠定了意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西省忻州市改水降氟防治饮水型氟中毒效果及病情流行动态。方法按照《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进行,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尿氟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氟斑牙采用Dean法,临床氟骨症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192-2007)。结果累计改水降氟221处,覆盖病区村230个,覆盖率为80.7%,受益人口28.2万,占病区总人口的70.3%。检测居民饮用水462份,水氟均值为1.08㎎/L,范围值0.56~4.97㎎/L。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7 352人,总检出率21.87%,氟斑牙指数为0.49。测定儿童尿样1 368份,总样本尿氟几何均值为1.67㎎/L,范围值0.52~15.36㎎/L。检查16岁以上人群31 728人,检出临床氟骨症患者4 935例,总检出率为15.55%,共X线拍片622人,检出X线氟骨症163人,检出率26.21%。结论忻州市改水降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饮水型氟中毒病情得到控制;但在局部病情流行还较为严重,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山西省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报告的准确性,了解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标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山西省布病重点地区的6家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核2015年所报告布病病例的诊断依据资料,评价其诊断报告准确性。采取问卷方法集中对被调查医疗机构从事该病诊疗的临床医生开展调查,评估其诊断报告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R 3.3.2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现场复核377例布病病例,诊断符合率为70.8%(267/377),其中市级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为77.0%(127/165),县级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为66.0%(14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2)。复核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符合率为87.1%(256/294),而临床诊断病例诊断符合率仅为13.3%(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P<0.001)。被调查的21名临床医生,对布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判定完全正确的分别为3、0和8人。全部临床医生均能准确回答布病诊断后应于24 h内进行报告。结论 山西省布病疫情重点地区医疗机构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不高,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基础知识熟悉、掌握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山西省市(县)级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医疗负担,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山西省2个布病重点地级市医疗机构诊治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842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为3 276.12元;其中344例门诊患者为216.98元,498例住院患者为5 678.06元。患者间医疗费用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就诊于市级医疗机构的患者费用高于县级医疗机构。对其中466例住院患者费用构成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费用以药物费和化验费为主(70.45%),但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未行手术患者(Z=-2.948,P=0.003),医疗费用主要为药物费(40.62%)、卫生材料费(29.19%)和化验费(9.43%);而未行手术的患者医疗费用则以药物费和化验费为主,占71.32%。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9,P=0.212)。结论 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建议当地医疗机构应参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加强对农牧民等重点人群的宣教,提高个人防护和早期就诊意识,减少并发症,降低疾病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