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病理医生并不独自进行病理诊断。他们常常与本科室其他病理医生一起讨论具有挑战性的病例,如果遇到疑难病例,并且科室内诊断意见不一致时,还会寻求院外会诊。由于标本组织极少而且解释存在复杂性时,乳腺活检标本检查常常需要进行第二次复审。提出复审的原因不同,但总的来说反映了这样一种确信,即另一种意见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液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低剂量Ⅰ组、低剂量Ⅱ组、高剂量Ⅰ组、高剂量Ⅱ组6组,分别予蒸馏水、低剂量藤梨根提取液、高剂量藤梨根提取液灌胃:除高剂量Ⅰ组、高剂量Ⅱ组外,于给药第2天予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vclopjlosphamide,CP)诱变,给药第4天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micronucleus,MN)的发生情况,观察藤梨根的抗诱变作用。结果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对CP诱发的小鼠MNP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组的MN发生率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均未显示有促进小鼠体内自发MN和有抑制自发MN产生的作用。结论藤梨根提取液对诱变剂引发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64例宫口开大3cm的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泵内配置50μg/ml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负荷剂量0.5μg/kg自控给药;瑞芬太尼背景输注(BG+PCIA)组,持续4ml/h瑞芬太尼输注;腰硬联合阻滞自控镇痛(PCEA)组,鞘内推注舒芬太尼5μg,硬膜外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联合自控镇痛。同期23例不要求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疼痛评分各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PCIA组及BG+PCIA组高于PCEA组(P〈0.01);镇痛泵按压总次数PCIA组(78次)与BG+PCIA组(50次)及PCEA组(5次)相比,P均〈0.05;镇痛满意度BG+PCIA组及PCEA组均高于PCIA组(P均〈0.05)。PCEA组第2产程较其他组延长(P〈0.01)。各镇痛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认为静脉瑞芬太尼自控给药也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分娩镇痛模式及效果、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单胎、头位、孕38~42周自然分娩初产妇65例,进入第1产程活跃期后分为3组,A组应用瑞芬太尼静脉电子泵镇痛,设置后自控按压给药每次0.5 μg·kg,锁定时间3 min;B组单次剂量同A组,复合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背景输注,宫口开全后AB组均停药;C组常规产科处理.记录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呼吸循环指标、产妇宫缩、胎心监测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催产素应用及器械助产情况、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A和B组镇痛20 min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1),镇痛满意度均显著高于C组(A组为17/21,B组21/21,C组0/23),产力满意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按压次数(50次)<A组(78次)(P<0.01),A和B组用药量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产程、催产素应用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呼吸抑制发生、无产妇循环抑制、镇静过度或低氧血症发生(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下).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复合背景剂量的产妇可减少按压次数.  相似文献   
5.
1 对麻醉操作的作用 无论是剖宫产麻醉还是分娩镇痛都以椎管内阻滞为主要方式,妊娠使产妇脂肪向心性堆积,背部骨性标志消失,定位不清,腰椎过度前凸,硬膜外间隙加深变窄,依靠触诊髂脊联线行椎体水平的临床估计已被证明往往是不准确的[1],并且与是否肥胖无关[2].行脊髓麻醉应在L3-4,B超显示孕期至少6%妇女髂脊联线高于L3,而麻醉医师临床触诊评估的间隙水平往往存在高出至少一个椎体水平的误差,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腰椎间隙和神经损伤的风险增加,依靠超声可以降低误识别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景晨萌  李小葵  席晶晶  金伟  靳日伟  王亮 《北京医学》2021,43(7):616-618,62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模拟进食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78例,自愿选择模拟进食者为试验组(36例),方法为术后即刻咀嚼无糖口香糖30 min,不选择模拟进食者为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采用罗马Ⅱ标准判定胃肠功能,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770.83±606.85) min比(1130.29±772.50)min,P< 0.05].试验组术后8h达到罗马Ⅱ标准Ⅰ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1.7%比19.0%,P<0.05),其他时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例呕吐,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康复措施下术后单次咀嚼无糖口香糖30 min的模拟进食法可以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缩短术后禁食时间,有助于经口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出血病人的医院内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出血病人的医院内感染的调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冯滨,彭景晨,刘丽华,孙丽君,任春梅,李艳新,刘红近年研究证明脑出血临床死亡率高达15-40%吸道感染[1],而医院内感染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调查我院1991-1993年收入院的114名脑出血病...  相似文献   
8.
1肥胖的诊断及意义 肥胖是指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的累积.肥胖程度的测量方法很多,从简单的皮褶厚度、到精确复杂的放射性核素或化学稀释法.应用最广泛的是体重指数(BMI),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与体脂有良好的相关度.尽管妊娠期体重的增加除了脂肪还包括增大的子宫及血容量等,对于临床及科研来说体重指数仍然适用.BMI> 30明显肥胖,>40为病态肥胖,中国人BMI>28即为肥胖.产妇体重指数的增高,预示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更易发生,手术产率增加[1].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产程潜伏期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80例单胎、足月、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ASAⅠ或Ⅱ级,随机分2组(n=40),潜伏期组(L组)于产程潜伏期(宫口开0.5~2.5cm)行分娩镇痛,活跃期组(A组)于产程活跃期(宫口开3.0~5.0cm)行分娩镇痛。经L2,3行脊椎-硬膜外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10μg后,硬膜外置管连接PCEA装置,镇痛泵内含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5μg/ml,设定单次剂量5ml,锁定时间10min,无背景剂量。镇痛期间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胎儿心率及宫缩强度,记录镇痛情况、产程、催产素使用情况、阴道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循环、呼吸功能指标及胎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与镇痛前比较,2组镇痛期间VAS评分均降低(P〈0.01);与A组比较,L组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的用量、PCEA有效和总的按压次数较多,总镇痛时间长(P〈0.01),单位时间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VAS评分、产程、分娩方式构成比、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运动阻滞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10μg联合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5μg/ml PCEA可产生安全、有效地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合并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的利弊。方法 80例PIH合并肥胖的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及CEA组,记录穿刺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循环变化、辅助药物应用情况、母婴麻醉并发症。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快于CEA组,麻醉肌松满意度高,低血压为最大并发症,CSEA组发生率高于CE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婴无长期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PIH合并肥胖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应用CSEA起效快,肌松良好,无严重母婴不良反应,但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高,CEA对循环影响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