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洛酮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纳洛酮对脑外伤的早期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纳洛酮治疗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4mg·kg-·1d-1治疗。观察病人的GCS评分、颅内压及头颅CT所示脑水肿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在提高GCS评分、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CRP分别为(73.64±8.64)mg/L(、69.23±7.3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为(37.25±11.45)mg/L,对照组为(48.54±12.07)mg/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纳洛酮综合治疗脑外伤效果明显。②CRP可作为颅脑外伤病情及纳洛酮治疗效果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钠代谢紊乱及处理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钠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我科86例巨大颅咽管瘤(直径>3.5cm)全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钠、尿钠、渗透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等确定钠代谢紊乱类型,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发生低钠血症29例(33.7%,29/86)、高钠血症13例(15.1%,13/86)、高钠及低钠血症交替9例(10.5%,9/86)。高钠及低钠血症平均开始时间分别为术后(2.3±0.7)d和(4.8±1.6)d。2例死于严重下丘脑反应,其余钠代谢紊乱均纠正良好,平均住院时间26 d。结论钠代谢紊乱是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常见表现之一。高钠血症与尿崩症关系密切,而低钠血症主要有两个原因: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二者要仔细区分,前者着重补液、补盐,而后者应在补盐的基础上要适当限水和利尿。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以及0.1、0.2、0.4、0.6、0.8 mg.kg-1.d-1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纳洛酮,观察GCS、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随访3个月,观察GOS、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GCS、β-EP、CRP在小剂量纳洛酮组(0.1 mg.kg-1.d-1)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纳洛酮组各组间(≥0.4 mg.kg-1.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空白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0.2 mg.kg-1.d-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脉搏、呼吸在纳洛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GOS、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在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剂量组恢复最差(P<0.05);但大剂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盐酸纳洛酮(≥0.2 mg.kg-1.d-1)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小剂量盐酸纳络酮(≤0.1 mg.kg-1.d-1)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保护无意义,临床不提倡使用;③盐酸纳络酮剂量0.4~0.6 mg.kg-1.d-1为最佳临床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4.
小骨窗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方法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对手术技术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由于术中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可较好保护垂体柄、下丘脑结构及局部穿支血管,13例患者超过2年的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再生长。结论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鞍内、鞍上及三脑室前部分,是鞍上生长位置较高的大型颅咽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54例;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68;弥漫性脑肿胀镐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创伤性脑梗死3例。分析其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恢复良好63例(32.5%),中残27例(13.9%),重残48例(24.7%),植物生存16例(8.2%),死亡40例(20.6%)。术后易并发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组织膨出或坠出、远隔部位血肿和癫痫。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降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应注意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脑干胶质瘤约占儿童脑肿瘤10%~15%,桥脑弥漫性胶质瘤又是脑干胶质瘤中一种独特类型,其临床特点、MRI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均有别于其他类型胶质瘤[1].  相似文献   
7.
血管母细胞瘤属良性肿瘤 ,好发于后颅窝 ,以成年男性多见 ,多为囊性 ,常有瘤结节 ,少数可为实质性。随着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及手术条件的改善 ,其早期诊断率日益提高 ,彻底切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于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9月 ,共收治 2 3例 ,均行手术治疗 ,预后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 15例 ,女 8例 ,占同期颅内肿瘤的 2 .1% ,年龄 19~ 5 7岁 ,平均 37.4岁 ;病程 15天~ 4年 ,平均 9个月。肿瘤位于幕上 3例 ,位于幕下 2 0例 ;其中囊性变 17例 ,实体性 6例 ;2例为肿瘤复发 ,1例有家族遗传史 ,3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脑顶盖部胶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中脑顶盖部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枕部经小脑幕入路8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1例。结果肿瘤均全切除,病理均为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并发双眼上视困难1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脑积水完全缓解8例,1例仍有头痛、呕吐症状,再次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所有病人随访1~5年,MRI未见肿瘤复发,眼球运动障碍有不同程度恢复,KPS评分90~100分。结论中脑顶盖部胶质瘤临床罕见,病理级别相对良性,进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肠内辅以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胃肠营养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实施持续滴注鼻饲胃肠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32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期间检测血生化指标和氮平衡,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进行统计和预后判断。结果 病人能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氮平衡、并发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滴注的鼻饲胃肠道营养辅以部分肠外补充的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对维护胃肠功能、减少感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放射外科治疗对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情况。方法:以9例曾行SRS治疗的脑膜瘤手术标本为研究材料,选取同期年龄相近,病理亚型相同,未行SRS治疗的脑膜瘤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