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已在支架的选材、种子细胞的选择、种子细胞的种植与瓣膜构建方法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并已构建出三种代表性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颈肩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研究[1~2]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导致颈肩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颈肩痛发生原因的50%左右。颈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颈肩痛发生与治疗的重要感受器,其由颈神经后支支配,临床通过行颈椎关节突滑膜注射、银质针导热或颈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颈椎关节突源性颈肩痛,效果确切[3~5]。既往研究[6~8]多集中于关节突关节的神经分布上,而关于颈椎关节突滑膜感受器通路的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行CT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可直接显示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等 ,从而提高了早期诊断该病的准确性。笔者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1例病毒性脑炎的 CT表现 ,旨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CT诊断信息。1 临床资料搜集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1月经 CT检查后由临床证实的病毒性脑炎患者 11例 ,其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4~ 71岁 ,平均 4 7.5岁。主要临床表现有 :头痛 8例、发热 6例 ,呕吐 5例 ,意识障碍 6例 ,精神错乱 4例 ,肢体活动障碍 4例 ,视力障碍 3例 ,癫痫发作 2例。行脑脊液 (CSF)常规检查者 9例 ,其中白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自研的便携式数字化人工颅骨塑形系统设计制作钛网修复体。2007-07~2008-03共10例手术后颅骨缺损病人接受该方法修补术,修复体的设计与制作均由手术医生在术前完成。结果全组均获得成功,修复体与缺损区完全吻合,术后塑形满意度达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医生参与修复体的设计制作有助于更完美的恢复病人容貌。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以来,我场开展了麝的种间杂交试验工作,以四川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为父本,安徽原麝(M.moschifereus)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结果繁殖了4头杂种一代麝(以下称F_1),首次获得了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麝的种间杂交试验的初步成功。通过几年来的观察、比较,发现F_1具有初生重适中、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和耐粗饲等特点,显示了比较显著的杂交优势。为了进一步考察F_1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TIH)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测定病例组伤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病例组105例中38例行急诊手术,余67例行保守治疗,其中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组21例,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6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 病例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0.01).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截断点(cut-off point)的D-二聚体值为4013.5 ng/ml.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且术中深部电极探查出海马异常放电的18例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切口开颅经颞中回皮层入路行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18例患者均取得了占位病灶的肉眼全切,采用Engel分级量表评价癫痫控制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术后Engel分级Ⅰ级13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0例,2例出现对侧1/4象限盲;3例出现近期记忆功能较术前下降,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持久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病侧海马异常放电的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及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其中1例因无法控制的肺部严重感染伴发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水、电解质紊乱9例,消化道出血8例,颅内感染3例。应用GOS评分表对出院前和出院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颅内破裂动脉瘤7d内或2周后手术较好。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充分解剖暴露瘤体瘤颈,避免盲目操作,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处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方案,可降低手术死亡率,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可减少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靶点单通道法辅助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双靶点单通道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次全排空术。观察术后引流管位置、再出血率、血肿清除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引流管定位准确、无再出血病例、置管引流时间平均3.13天、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ADL评分Ⅰ、Ⅱ、Ⅲ级)为85.19%。结论双靶点单通道法辅助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创伤小、并发症少、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恢复较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将90例择期行THA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术后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FICB,穿刺置管后予以负荷量0.3%罗哌卡因30 mL,然后连接镇痛泵持续输注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