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在术中予以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予以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即刻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低,而术后2h患者疼痛加剧,但在术后4h、12h疼痛减轻,在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取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起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丛阻滞(LP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髂筋膜阻滞(FIC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7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AS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者均行全麻,同时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LP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行FIC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扩髓时、植入假体时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皮、扩髓、植入假体、缝合切口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4、12、24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LP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FIC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LP...  相似文献   

4.
张凯  王迪  栾远航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22,43(6):634-63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和静脉镇痛(PCIA)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首次行TKA患者80例,患者采用相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连续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每组各40例。PCIA组术后立即接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2 μg/k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ICB组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上FICB并置管,术后立即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300 m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静息及术后5米步行试验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术后24和48小时Bromage肌力、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驱血带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组相比,FIC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48小时5米步行试验NRS评分减少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48小时静息NRS评分和Bromage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连续FICB能有效控制TKA术后运动痛,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择期THA的老年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单点FICB,观察组患者接受帕瑞昔布钠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多点FICB。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注药30min后神经阻滞成功率、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尼卡地平、麻黄碱、术后24h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注药30min后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注药30min后阻滞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T1)、手术扩髓时(T2)、假体植入时(T3)、切口缝合时(T4)及入复苏室后(T5)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T4、T5时间点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尼卡地平、麻黄碱用量及术后24h PCA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多点FICB应用于老年THA患者,神经阻滞速度快,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行下肢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对相应区域的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完成、麻醉起效及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麻醉诱导后30 min(T_2)、麻醉诱导后60 min(T_3)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安静时和活动时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与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T_1~T_3时,对照组MAP均高于观察组(P0.05);T_1时,对照组HR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同时间点MAP与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麻醉不同时间点的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36、48 h,观察组安静与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踝关节和跟骨手术术后镇痛的观察。方法:择期手术踝关节和跟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为A、B两组(n=30),A组术毕行经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B组术毕静脉连接恒速镇痛泵,观察记录2组术后患者患肢静息时和运动时6h(T1)、12h(T2)、24h(T3)、48h(T4)镇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静息时和运动时的评分VAS显著低于B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A组亦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关节和跟骨术后镇痛效果完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20,(1):27-2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n=150,戳孔局部浸润镇痛)及观察组(n=150,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镇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切口疼痛VAS评分[(1.01±0.21)、(1.15±0.24)、(1.12±0.19)、(1.34±0.3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1±0.35)、(3.21±0.38)、(3.40±0.36)、(3.68±0.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非切口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10.08±2.28)min]短于对照组[(24.15±3.16)min],追加镇痛药物剂量[(1.85±0.51)mg、频次(1.41±0.58)次]均低于对照组[(4.43±0.58)mg、(3.14±0.61)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0%,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和持续硬膜外镇痛组(EA,n=15)。所有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FA组患者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A组、EA组术后分别通过留置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联合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48h。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A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EA组患者(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34±2)h vs(36±4)h,P0.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48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E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vs12,P=0.009)。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小儿上肢手术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小儿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B 2组(n=40),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行臂丛阻滞静脉PCA术后镇痛和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及术后持续臂丛镇痛,观察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 2组完全阻滞例数分别为35、38例,术后镇痛满意例数分别为32、37例。与A组相比B组在完全阻滞例数和术后镇痛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及连续阻滞术后镇痛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儿童前臂手术及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