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PI及CTA在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行CTPI及CTA扫描。于工作站对图像数据行后处理,观察血管狭窄情况,比较各ROI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CTA共发现34例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占82.9%。CTPI图像中,脑梗死区及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CBF及MTT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低于半暗带区,MTT长于半暗带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及CTA可以为早期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患者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院在开展LC术1000余例以后,有选择性地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HTD),现对60例LCHTD术的手术操作技巧,适应症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减影(DSA)在急诊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 h内均进行64排CT和DSA检查,以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0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经治疗和金标准诊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患者181例.64排CT共诊断真阳性肺栓塞患者138例、真阴性15例;DSA诊断真阳性患者168例、真阴性17例.64排CT共检出153例,正确率约为75.74%;DSA检出185例,正确率约为91.58%,DSA的正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诊断肺栓塞患者阳性率、阴性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分别为70.30%、29.70%、24.86%、76.24%,与DSA的84.65%、15.35%、7.73%、92.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假阳性率(19.05%比14.29%)和特异性(71.42%比80.9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检查肺栓塞患者阳性率和正确率显著高于64排CT检查,但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两者无明显差异,建议以64排螺旋CT作为肺栓塞患者的初级筛查,而将DSA检查作为肺栓塞患者的高级检查和确诊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总结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意义。方法对本院7年来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行肝段、叶切除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段)切除后,229例术后恢复良好;发生胆漏5例,膈下脓肿3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8例;术后经T管造影以及BUS、CT检查证实结石取净者221例。术后随访217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肝内结石复发14例(5.8%),反流性胆管炎9例。结论正确的肝叶、段切除既能去除胆管狭窄、结石、毁损的肝组织,甚至肝脓肿,又能去除胆管癌的好发部位或早期胆管癌。研究结果表明: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对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11月~2005年10月所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85例临床资料。结果85例均顺利取出结石,安置T管,术后7例发生不同程度胆漏(7/85,8.24%),术后未发生胆道损伤、腹腔感染,随访无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掌握手术技巧,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免疫介导血管炎1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右额叶呈花环状强化的肿块,相对颅内血管炎来说这些征象不典型,对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对于年轻患者,慢性病程,花环状类肿瘤样表现的病变要考虑肿块样血管炎的可能,且及早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容易误诊,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宫外孕和卵巢黄体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70例患者超声定性准确59例(84.29%),定位准确64例(91.43%),多层螺旋CT超声定性准确60例(85.71%),定位准确66例(94.29%),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定位、定性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在宫外孕和卵巢黄体破裂出血中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进展缓慢,恶变极少,预后良好。胃脂肪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胃脂肪瘤可发生于胃体和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源于黏膜下生长,肿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内型;10%于浆膜下生长,向胃外腹腔内突出形成胃外型[1]。胃脂肪瘤是一种少见良性肿瘤,现将本院就诊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切囊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痛苦轻,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干拢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50例接受冠状动脉CT成像(CTA)检查的我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分布情况,分析Ⅰ~Ⅲ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及数量.结果 50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斑块85处,Ⅰ型、Ⅱ型、Ⅲ型斑块各30处、25处、30处,其中左前降支最多,其次为左旋支.Ⅰ级(Ⅰ型16处,Ⅱ型4处,Ⅲ型5处)与Ⅱ级(Ⅰ型8处,Ⅱ型9处,Ⅲ型15处)心绞痛、Ⅰ级与Ⅲ级(Ⅰ型6处,Ⅱ型12处,Ⅲ型10处)心绞痛患者间各型斑块数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CT值[(52.1±12.6)vs(29.1±7.7)vs(41.6±10.9)]及延迟期CT值降低值[(13.4±3.9)vs(7.7±1.6)vs(10.4±2.9)]存在显著性差异,且Ⅱ级明显低于Ⅰ级及Ⅲ级,Ⅲ级明显低于Ⅰ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特征,并可以通过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及密度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