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身振动对人体脊柱的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βK振动测量仪器对34辆次机动车振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736名司机和424名非接振工人颈、胸、腰椎作X线正、侧位拍片。发现同接振组颈、胸、腰椎骨质增生率和轻、重度增生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质增生率,颈椎>腰椎>胸椎,拖拉机驾驶员>卡车司机>客车司机;30岁以下骨质增生的ARP均达50%以上,明显高于30岁以上各年龄组。表明接振组骨质增生发生率高、程度严重、发病期早,与接振强度、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2.
使用B&K振动测量仪器,对29辆次机动车辆的振动进行了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辆的振动是宽频带振动。按ISO2631/1推荐的全频域计权加速度评价宽频带振动可产生较大误差,为此应对ISO2631/1给出的限值作出适当调整。本文统计了29辆次机动车辆87个轴向全频域计权加速度级与对应轴向最大一个1/3倍频程带计权加速度级的差值,求出平均值作为调整值。该值加在相应轴向最敏感频带的限值上,其和即为全身振动的全频域计权加速度的评价限值。  相似文献   
3.
全身振动对人体肾脏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K振动测量仪器对34辆次机动车振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252名司机和321名非振动作业工人的肾脏立卧位活动度进行了B超检测。发现机动车辆驾驶员肾脏立卧位活动度>4cm(肾下垂)者显著高于对照组,AR%为64.06。检出率卡车司机>客车司机>对照组,而高年龄组的检出率有所下降。表明全身振动对人体肾脏的正常位置有一定影响,活动度的大小与振动暴露强度、年龄、体重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手传振动工具(件)的研究中,对振动工具的物理参数进行测试时,由于工程上的原因,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测出其x、y、z、三轴向的加速度(或计权加速度)。在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根据现行的国际标准,仅取三轴向加速度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作为评价依据。现对这种评价方法的合理程度进行一点分析和讨论。 我们知道,在测振时,安装固定了拾振器后,振动工具的x、y、z三轴向也就确定了,而且要跟手臂的x、y、z三轴向一致。手臂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验室和生产现场的研究资料(见本刊本题的第Ⅰ、Ⅱ、Ⅲ报),根据主观感觉,手指皮肤温度、手指血流图等指标的变化,按劳动强度等级的不同提出了冬季车间采暖卫生标准:Ⅰ级为18~21℃;Ⅱ级为16~18℃;Ⅲ级为13~15℃;Ⅳ级为10~12℃。並提出了以各该地区近十年、每年最冷月、每天最高温度平均≤8℃作为划分采暖区与非采暖区的标准,和以≤8℃的月份作为冬季采暖期限。  相似文献   
6.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调查研究了260个工种的劳动工时、劳动能量代谢率和24小时的能量摄入与消耗以及工人的疲劳程度。结果劳动时率平均为68.2%(即每天净劳动时间为5.44小时),劳动日能量消耗平均为1300大卡(668—2800大卡)。24小时热能平衡情况,有87%的工种摄入大于消耗(+15.2%),13%的工种摄入小于消耗(-0.8%)。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八小时工作日内耗能1500大卡,净劳动工时400分钟作为体力劳动工人劳动量的卫生限度。经逐步回归方程分析,提出了劳动强度指数的概念,其方程式为: I=0.3T+0.7M I:劳动强度指数T:净劳动时率(%) M:八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大卡) 按劳动强度指数的大小将劳动强度分为四级,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及其卫生限度的研究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工作中以及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制定劳动定额、提高劳动工效所需要的一项重要参数。(一)内容和方法1.劳动工时调查从每个被测工种中,随机选择2~3名工人,跟随记录其一个工作日内的各种劳动和休息时间(包括工中暂停时间)。连续记录3天,取其平均  相似文献   
8.
定量测量了97名局部振动病人及其观察对象和60名健康人的中指指端振觉阈值。绘制了手指等振觉阈值曲线和振觉损伤曲线。结果表明振觉阈值最敏感频率在对照组是125Hz,在局部振动病人组是8Hz,局部振动病人组振觉阈值高于对照组振觉阈值,并首先在高频处发生阈移,表现为125Hz和250Hz的“V”型下陷。振觉阈值测量是一种有价值的局部振动病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以健康男女各5名为受试对象。研究了在环境温度7℃条件下,相对湿度大小(<50%和>80%)、有否体力活动以及服装厚薄对于手指皮温、手指血流图和主观感觉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力活动能够提高手指皮温、改善手指血液循环状况,并能减轻人体冷感程度,据此建议应根据人体体力活动强度的大小来制定相应的采暖卫生标准。实验证明,在7℃条件下,相对湿度大小对手指皮温和手指血流图无显著影响。但高湿有增加冷作用强度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手指血流图h,a及L值降低。实验还表明,在保暖量基本充分的条件下增加服装穿着厚度对改善手指皮温和手指血液循环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制订冬季车间采暖卫生标准,本文探讨了车间作业环境不同温度(6~25℃)对工人主观感觉、手指皮肤温度、手指血流图以及手操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服装保暖量基本一致并伴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条件下,作业环境温度8~10℃可以保证84%的工人感到舒适或稍热,手指皮肤温度平均可保持在21℃,对手指血管弹性、血流速度无异常影响,但血液充盈度较常温25℃有所减少。手操作功能较常温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