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7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336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044篇
内科学   544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2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03篇
综合类   2551篇
预防医学   1224篇
眼科学   165篇
药学   807篇
  10篇
中国医学   709篇
肿瘤学   20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期凝血功能的检测在预防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妊娠期合并VTE患者80例的病历资料,与同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的无产科合并症孕妇8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其血常规、凝血功能与纤溶状态。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VTE的危险度。结果所有观察组病例均经超声显像证实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右下肢23例,左下肢57例)。DVT组孕次及体重指数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DVT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高凝与纤溶亢进状态,DVT组更显著(P0.05)。结论高凝与纤溶亢进状态、稽留流产病史、多孕次、体重指数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均是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应多加监测,早期诊断,即时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每年发病100万,死亡5.4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结核病这一古老疾病的研究与时俱进,目前不能再把结核病局限为单一病种对待,对结核病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6.
医学检验技术隶属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该专业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技能培训,部分课程实用性不强,毕业生专业素质欠缺等问题。本研究将“教学”“临床”“科研”三轴结合,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增加实验课程、临床技能和科研实训比例;依托“验证→综合→设计”实验、实验室开放和本科生科研竞赛等抓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教育成效,对检验学科发展也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7.
少见部位异位妊娠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位妊娠好发部位为输卵管,约占95%,其次为卵巢,其他部位少见。现报道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输卵管、卵巢以外的2例异位妊娠,为直肠前壁妊娠和大网膜妊娠,术前无法确诊,均于术中确诊。例1,患者,26岁,G1P1,因停经50天,下腹痛伴肛门坠胀6h入院。入院查体:Bp:80/50mmHg,贫血貌,下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阳性,阴道后穹窿饱满,有触痛,子宫前位,有漂浮感,压痛阳性,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压痛阳性。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10m l。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即行剖腹探…  相似文献   
8.
近10年间,我科共收治急性中毒31例(不包括食物中毒),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从新生儿~12岁。中毒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鼻粘膜和皮肤。主要中毒种类,药物及农药、亚硝酸盐等。病情依中毒种类、剂量、时间长短不一而轻重不等。本组重症病人11例全部抢救成功,31例病人全部成活。小儿急性中毒的诊断往往较困难。为尽早确诊要详细采集病史,认真查体,尤其要注意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如CO中毒时呼吸困难而无明显紫绀;  相似文献   
9.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身心健康的标准,重新定义为“五快三良好”。 “五快”主要是反映生理状况,其主要内容为:吃得快,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吃得痛快,没有过饱或不饱的不满足感。睡得快,睡得舒适,一觉睡到天亮。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便得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