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霉酚酸酯(MMF)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MMF治疗难治性肾综合的适应症。方法,经肾活检及临床诊断为难治性肾综合综患者21例,观察MMF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及16周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MMF能有效降低难治性肾综合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P<0.01)。总有效率为85.7%。MCD和MespGN对MMF反应良好(有效率100%),FSGS和MN疗效较差,3例(3/5)无效,所有病例对MMF有良好耐受性。结论MMF能有效缓解难治性肾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ERK1/2信号蛋白在单侧尿路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尿路梗阻(UUO)模型大鼠肾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UUO术,术后1,3,7,14,21 d和28 d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TGF-β1、磷酸化ERK1/2和CollagenⅠ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UUO 3 d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UUO 14 d肾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28 d肾小管结构基本破坏,纤维组织弥漫增生。免疫组化显示,正常肾组织有基础TGF-β1、磷酸化ERK1/2和CollagenⅠ的表达。UUO3 d TGF-β1增加明显,7 d达高峰,此后表达减少;磷酸化ERK1/2的表达在UUO术后3 d明显增加,并持续增加到第7 d,此后表达减少;而UUO术后3 d肾组织CollagenⅠ表达亦明显升高,并持续增加到28 d。模型组肾组织TGF-β1、磷酸化ERK1/2的表达时相一致并呈明显正相关,并与肾间质CollagenⅠ的积聚密切相关。结论:磷酸化ERK1/2信号蛋白在单侧尿路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后是否能改善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I)以及 SI的变化是否伴随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改变.方法:32例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入选标准为蛋白尿≥1 g/d,伴或不伴肾损害.对照组中9例伴高血压,11例伴肾损害.治疗组11例伴高血压,12例伴肾损害.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5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所有患者给予低盐饮食,对照组高血压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肼苯哒嗪,甲基多巴,治疗组予氯沙坦50~100 mg/d,每月查一次血肌酐、总尿蛋白(TUP)、SI、尿蛋白电泳、尿β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尿NAG酶. 结果:平均治疗(10±3)个月后,对照组血肌酐(μmol/L)从159±70.7上升至203.3±97.1,蛋白尿(g/d)从2.1±1.1上升至2.9±1.8,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肌酐从(159±44.2)下降到(123.8±53) μ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6%的患者显示蛋白尿降低,蛋白尿从(2.4±1.1)下降到(0.7±0.5) g/d(P<0.001),SI从0.27±0.07下降到0.18±0.07(P<0.001),治疗组蛋白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尿NAG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I比对照组(0.3±0.11)更有改善(P<0.01),16例中有9例肾损害者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他4例患者无治疗反应. 结论:氯沙坦对伴随肾损害和非选择性蛋白尿的IgAN患者可以降低其蛋白尿,改变蛋白尿选择性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感染、创伤、组织坏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刺激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均可作为可靠的全身或局部炎症反应指标。又因其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可靠,使CRP成为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急性期蛋白检测项目。本实验旨在观察分析,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CRP动态变化规律及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和非住院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在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血压控制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有关(P<0.001)。结论低血清白蛋白、贫血、血压控制不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和α-SMA上调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活化及作用,从信号转导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6只)。模型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183;d)]连续5d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用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血糖超过16.7mmol/L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观察16周,分别在造模后0、4、8、12、16周处死小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磷酸化Smad2/3和α-SM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有基础的TGF-β和磷酸化Smad2/3的表达。糖尿病形成后4周.TGF-β和磷酸化Smad2/3表达明显增加,第12周达高峰,第16周表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小鼠肾组织仅血管平滑肌有α-SMA表达,糖尿病形成后4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到12周,第16周表达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组织TGF-β、磷酸化Smad2/3及α-SMA的表达时相一致且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小鼠肾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被高度活化,可能通过诱导α-SMA的上调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用新型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取该院诊断明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例,按MNA得分分为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危险组(A组)和营养状况正常组(B组),并分别记录人体测量、人体组成、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人体测量指标和人体组成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体重指数(BMI)[(20.7±2.2)kg/m2 vs(23.5±3.0)kg/m2]、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4.7±1.6)cmvs(5.9±1.6)cm]、上臂围(AC)[(25.3±2.0)cm vs(27.2±2.3)cm]、小腿围(CC)[(33.1±2.2)cm vs(34.5±2.1)cm]、非脂肪组织(FFM)[(45.1±7.3)kg vs(49.8±8.0)kg]、脂肪组织(FM)[(10.8±4.6)kg vs(14.2±4.7)kg],但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A法与各项人体测量及人体组成指标相关性良好,可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综合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R灌注成像技术,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肾功能对照研究。测定肾灌注图上各个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改变,绘制和分析各时间-信号曲线。分析血肌酐量与MR信号强度的关系。结果时间-信号曲线的改变能客观的反映肾功能的变化,血肌酐量与MR信号强度呈明显负相关,能对肾功能作半定量分析,并能对部分病因进行诊断。结论MR灌注成像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敏感而可靠的评价肾功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巨平  张军  余学清 《广东医学》2001,22(3):213-214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7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6例接受EPO治疗 ,另外 40例为对照组 ,都进行常规透析 ,治疗 6个月后 ,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脂变化。结果 EPO治疗组Hb ,Hct明显上升 (P <0 0 5 ) ,血清铁、TC、TG、LDL、LP(a)明显下降 (P <0 0 5 )。Hct与血清铁、LP(a)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42 ,r =-0 3 6,P <0 0 5 ) ,血清铁与LDL、LP(a)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0 40 ,r=0 3 5 ,P <0 0 5 )。两组透析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透析后治疗组Hb、Hct上升 ,血清铁、TC、TG、LDL和LP(a)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PO治疗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 ,减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CTX)和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对其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4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分别应用大剂量CTX+MP和小剂量CTX+MP进行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小剂量CTX+MP组近期疗效有效率82.6%,死亡率17.4%,大剂量+MP组有效率52.4%,死亡率47.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副作用发生明显小于大剂量组(P<0.01)长期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CTX+MP组对狼疮脑病有良好疗效,副作用明显少于大剂量CTX+MP组,长期疗效两组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