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省5个城市2 800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686份,有效率95.93%。652人(24.27%)参加过应急志愿服务。男性,年龄≤40岁,居住城镇/农村,高中和大学及以上,有较强的责任认知,社会资本高,抗风险意识和应急准备行为倾向,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有应急经历以及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的公众报告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促进因素为男性(OR=1.451),居住地类型为城镇/农村(OR=1.539),文化程度为高中(OR=1.413)和大学及以上(OR=1.736),有较强的责任认知(OR=1.486),社会资本(OR=1.495),抗风险意识(OR=1.833)和应急准备行为倾向(OR=1.338),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OR=1.249)以及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OR=2.205)。结论黑龙江省公众应急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教育,并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进而提高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发挥志愿者在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作用成为应对疫情的关键。我国的应急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现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构建成熟、高效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简要分析应急志愿服务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就其发展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构建应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