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化疗后低钾血症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疗后低钾血症31例分析左云1崔林2肿瘤病人合并低钾血症多半是由于病情进展伴发非特异性营养不良引起,亦可由治疗所致。肿瘤化疗后低钾血症常见,但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肿瘤化疗后出现低钾血症31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生情况1986年1月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时大部分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 ,非手术治疗方法中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theterhepatic artery chem oembolitation,TAE)疗效好 ,已成为首选方法 [1 ] 。我科自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采用 TAE治疗 2 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 15例 ,女性 10例 ,年龄 37岁~ 72岁 ,中位年龄 4 9岁 ,超声及 CT检查均有单发或多发占位病变 ,均失去手术机会 ;块状型 14例 (其中>10 cm者 6例 ) ,结节型 7例 ,弥漫浸润型 4例 ;甲胎蛋白测定阳性 18例 ,阴性 7例 ,均符…  相似文献   
3.
许震  左云  陆筱灵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221-5222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细胞角蛋白19(CK19)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女性120例。对比两组血清BRCA1及CK19水平。分析BRCA1及CK1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对比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BRCA1及CK19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的血清BRCA1及CK1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女性组,P<0.01。联合检测BRCA1及CK19可将诊断灵敏度提高至92.86%,但特异度无明显变化。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BRCA1及CK19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联合检测BRCA1及CK19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其3种受体亚型(LPA1、LPA2、LPA3)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中LPA1、LPA2、LPA3的表达;用生化测定法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结果:LPA2与LPA3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P值均〈0.001),而LPA1在这两者间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值均〈0.001),后两者间血浆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Ⅲ-Ⅳ期患者的血浆LPA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PA及其受体LPA2、LPA3可能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美国Arrow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顺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胸腔区域化疗。结果治疗后近期疗效:CR 11例(29.7%),PR 20例(54.1%),NC 6例(16.2%),有效率83.8%。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去甲长春碱持续静脉输注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作用。方法对去甲长春碱持续静脉输注组(改良NP组)与常规去甲长春碱加顺铂方案组(NP方案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改良NP组有效率为46.42 %,NP方案组有效率为44.44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作用两组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 50.00 %和81.4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甲长春碱持续静脉输注联合顺铂与常规NP方案比较,血液学毒性明显减轻,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避免了静脉炎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47例Ⅱ ~ Ⅳ期胃癌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先予顺铂80 ~ 100 mg+氟尿嘧啶1 000 mg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第1天)并全身化疗(亚叶酸钙100 mg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氟尿嘧啶500 ~ 750 mg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吡柔比星50 ~ 60 mg静脉推注第2天),连用3周期后改为常规静脉化疗,用药:亚叶酸钙100 mg、氟尿嘧啶750 mg、顺铂20 mg均静脉滴注,连用5 d,吡柔比星50 ~ 60 mg静脉推注第1天,至少治疗3周期。结果 7例Ⅳ期胃癌患者CR4例,PR3例;47例期胃癌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97.9 %,2年生存率76.6 %。结论 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治疗方法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酸合成酶(TS)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P)在晚期胃癌患者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共82例,行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PLF化疗方案,根据疗效分为化疗临床受益组(CBR组,49例)和非临床受益组(非CBR组,33例)。检测化疗前血清TS、TP水平。根据TS(TP)表达水平分为TS(TP)高表达组和TS(TP)低表达组。观察各组患者疗效并随访预后。结果 CBR组患者的血清TS水平显著低于非CBR组,血清TP水平显著高于非CBR组的患者。T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69个月(log-rankχ2=9.34,P=0.00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39个月(log-rankχ2=5.49,P=0.03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P高表达组和低表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1个月和45个月(log-rankχ2=10.42,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和27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5.87,P=0.027)。结论血清中TP高表达或TS低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临床获益率高,检测血清TP、TS表达水平对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常规方法,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2001年1月-2003年12月共分离出葡萄球菌23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检出率43.2%,占第1位。表皮葡萄球菌92株,检出率38.9%,居第2位。其它葡萄球菌,如: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236株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82株,检出率34.7%,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154株,检出率65.3%。MSS株(MSSA、MSCNS)对青霉素G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87.3%、64.8%、及82.5%、68.1%,面对其它抗生素敏感。MRS株对万古霉素和丁胺卡那敏感性高(其中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100%)面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青霉素G、红霉素类药物不宜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MRS株居有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对其菌的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edgehog通路中Ptchl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在胃癌发生中的变化.方法 分别抽提1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3 cm组织和胃癌细胞株AGS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tch基因的mRNA表达.应用软件分析Ptchl基因5'调控序列的CpG岛状态,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分析甲基化水平.结果 对Ptchl mRNAla转录体转录起始位点(计为0点)上游-3950 bp和下游+2050 bp进行CpG岛分析,发现存在两个CpG岛,第1个为-1139 bp~+860 bp,第2个为+875 bp~+1692 bp.以第1个CpG岛的-870 bp~+229 bp区段内的19个CpG位点的BSP测序结果显示,胃癌细胞株AGS全部发生甲基化,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程度为16%~100%,平均64%±32%,癌旁组织甲基化程度为0%~42%,平均13%±14%,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tchl基因甲基化同其表达呈负相关(r=-0.558,P=0.011).结论 Ptchl基因高甲基化参与胃癌的发生,可能为胃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