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种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不同年份采集的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109株解脲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力霉素(97.2%)、克拉霉素(71.6%)、司帕沙星(44%)、阿奇霉素(32.1%)、美满霉素(22.9%)、氧氟沙星(18.3%)、罗红霉素(15.6%)、交沙霉素(8.3%)、环丙沙星(2.8%)、壮观霉素(1.8%).前4位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66.1%)、氧氟沙星(44%)和壮观霉素(40.4%),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为17.4%.同种抗生素对不同时间分离的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显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8.67,P<0.05;χ2=12.6,P<0.05).结论 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本地区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比较江西省医学类、师范类和民办类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现况,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医学类、师范类和民办类共15所高校学生,由医学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教育前后用无记名的方法独立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并比较三类高校学生对于AIDS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差异。结果三类高校学生在教育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点,隐性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有了显著提高(P〈0.001),且教育后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P〈0.05),学生们更愿意给予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帮助。结论大学教师率先利用学会与学校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行为激励"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控制鄱阳湖重疫区成年女性血吸虫感染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方法选择饭湖村(实验组)和板山村(对照组)为研究现场,16-60岁成年女性为目标人群。1992年基线调查,1993-2009年应用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并考核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199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价值观正确率、接触疫水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接触疫水主要方式为生活性洗衣物。干预1年(1993)实验组血防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55.34%提高到84.85%(χ2=20.853,P<0.01),血防价值观正确率由干预前67.96%提高到95.96%(χ2=22.449,P<0.01),接触疫水率由干预前9.47%下降到5.07%(χ2=31.609,P<0.01),其中洗衣物接触疫水率由干预前7.20%下降到3.76%(χ2=25.252,P<0.01),血吸虫感染率由干预前19.42%下降到7.14%(χ2=6.507,P<0.05)。对照组同期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3-17年(1995-2009)目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5.05%~8.10%。结论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行为激励"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可有效控制重疫区成年女性居民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PPNG)淋球菌耐药现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3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碘定量法监测PPNG菌株.结果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分别为72.2%、74.4%、49.6%、2.3%和3.8%,检出16株(12.0%)PPNG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35.3%.结论 头孢三嗪和大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以互动交流和拓展学习为重点,我们开设了<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实践证明<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加强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一婷  宋矿余  王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79-3981
目的:为了解深圳地区淋球菌的营养型分布和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深圳地区113株淋球菌进行MIC测定和PPNG检测,同时对其中113株淋球菌进行营养分型检测。结果:113株淋球菌中检出PPNG菌株9株,TRNG菌株16株,青霉素耐药菌株73株(64.60%),环丙沙星耐药菌株88株(77.88%),大观霉素、头孢曲松未发现耐药菌株。113株淋球菌分16种营养型,以Pro-型、Proto-型、Pro-lle型、Lle-型、Pro-lleSer型5种营养型为主,占86.73%,其余11种营养型占13.27%。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主要分布于Pro-型中,TRNG菌株主要分布于Lle-型,PPNG菌株散在于各种营养型中。结论:深圳地区淋球菌的营养型和耐药性的分布状况,有助于本地区淋球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淋病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氧化硒(SeO2)联合顺铂(DDP)对裸鼠皮下耐药细胞株SKOV3/CDDP移植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卵巢癌SKOV3/CDDP细胞接种于SPF级雌性BALB/C裸鼠皮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为DDP组、SeO2组、DDP联合SeO2组,分别给予DDP、SeO2、DDP+SeO2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成瘤率、生长率、平均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度、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 DDP组、SeO2组、DDP联合SeO2组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48.29%、41.69%、72.28%,肿瘤平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92%、24.14%、45.43%,DDP联合SeO2组与其他治疗组的抑瘤率、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其S期细胞明显减少。SeO2组、DDP联合SeO2组P-gp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DP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SeO2和DDP对诱导耐药卵巢癌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SeO2可能通过降低P-gp的阳性表达来增加耐药卵巢癌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在虎杖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检测虎杖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出现明显抑菌作用所需的共孵育时间。结果虎杖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12.5、25.0、25.0、50.0g·L-1;出现明显抑菌作用所需的共孵育时间分别为8、8、8、12h。结论虎杖提取液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模拟了虎杖体内抗菌环境,具有准确、快速、可靠的优点,可作为常规抗菌药物的体外抑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有效控制重疫区学生感染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并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实验研究方法,1992年基线调查后,1993-1999年和2000-2007年分别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和"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结果干预前(199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1年(1993)实验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8.99、55.06提高到94.38、98.88;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14.55、13.94下降到1.87、2.2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后2-7年(1994-1999)实验组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但均未降至0。干预后8-15年(2000-2007)实验组均无疫水接触者和血吸虫感染者。结论应用"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干预可使重度疫区学生明显减轻甚至可完全避免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湖沼型疫区居民血吸虫病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并观察其近期和远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区饭湖村(实验组)和板山村(对照组)学生、16~60岁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居民为目标人群。1992年基线调查,1993-1999年和2000-2009年分别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模式A)和"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B)干预实验组学生,1993-2009年分别应用"信息传播+血防价值观教育+行为激励"和"信息传播+化疗依从性教育+防护技能培训"模式干预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居民,并考核干预效果。结果近期干预结果:实验组学生、成年女性、成年男性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1992年)8.99%、55.34%、67.35%提高到干预1年(1993)的94.38%、84.85%、91.92%(P=0.000);成年女性血防价值观正确率由干预前67.96%提高到95.96%(P<0.01);成年男性化疗态度正确率由干预前56.44%提高到97.98%(χ2=48.722,P<0.01),化疗行为依从率由干预前46.46%提高到92.08%(P<0.01);学生和成年女性疫水接触率分别由干预前14.55%、9.47%下降到1.87%、5.07%(P<0.01),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13.48%、19.42%下降到2.25%、7.14%(P<0.05);成年男性干预前和干预1年疫水接触率分别为38.39%、41.11%,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9.59%、4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干预结果:1994-1999年模式A干预学生,接触疫水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2.19%、1.04%~1.98%,2000-2009年模式B干预,未见接触疫水者和血吸虫感染者;1995-2009年成年女性感染率为5.05%~8.10%;1995-2009年成年男性血吸虫病化疗依从率为90.29%~97.52%,感染率为21.78%~42.31%,多数成年男性肝、脾肿大及肝纤维化趋向好转与稳定,未见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结论健康促进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和成年女性血吸虫感染,提高成年男性血吸虫病化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