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对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3—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主城区6所幼儿园483名学龄前儿童,调查基本情况并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评估。结果 1)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原始得分呈上升趋势;2)各年龄组标准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除6岁8月~6岁9月组除外,各年龄组标准分均高于美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儿童学习舞蹈、乐器、父母文化水平因素与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之间相关系数均在0.11~0.1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无性别差异,且与儿童学习舞蹈、乐器、父母文化水平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中医是通过模型思维来构建其舌体分布图;先有五行模型,然后再按照“一源五歧”的划分标准将舌体五分法并与所谓的五脏、五腑相对应;模型中医学脏腑分布图和传统舌体脏腑分布图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更全面表达了模型中医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南京市4~12岁儿童1 min读数字参照标准,为评价儿童阅读相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月以南京市570例幼儿园和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4~12岁儿童的1 min读数字的速度与准确度。结果 1)各年龄组读数的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4~10岁增幅较大,10~12岁趋于平稳;2)4~10岁每两个年龄层之间儿童1 min读数的多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每两个年龄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读数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读数字能力是儿童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儿童阅读能力提供参照标准,为临床医生和教育者识别潜在阅读困难的儿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脉学理论潜在着统一的思维模型及数学模型;其模型性承载于太极模型、三才模型、五行模型;这种模型概念的迁变反映着中医脉学理论的逐渐形成与完善;模型中医学认为,中医理论特点是"以模塑理"、"按模索病".先有一套完整的模型理论,然后再严格按照模型建立其脉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1~6岁儿童语言名词发展的现状研究,了解不同年龄组、性别组儿童名词理解及表达的特征和规律。方法 运用《1~6岁儿童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名词测试部分,对随机抽样的1 121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1)儿童最先习得身体部位名称,其次为物品及玩具名称,最后习得上位词等抽象名词;2)名词理解通过的P75的相当年龄是2岁;P90是2.5岁;3)名词表达通过的P75的相当年龄是2.5岁;P90是3岁;4)女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男生(P<0.005)。结论 1~6岁儿童名词发展具有特定的习得顺序,并存在年龄界值及性别差异,这对促进儿童语言的早期发展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