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1990~199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贵州省1990~199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及接种率与发病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90年代本省麻疹发病率仍停留在较高水平上,下降幅度较慢,每隔4~5年出现一次流行;发病地区分布广泛(91.24%),但主要流行区为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病季节高峰期延长,2-7月病例数占66.67%;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86.56%),但7岁以下儿童占多数(59.02%).麻疹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麻疹疫苗(MV)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点较多,引起易感人群的快速积累.提示我省麻疹的预防工作仍处于控制阶段,必须狠抓MV免疫接种工作,确保MV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才能使麻疹发病率快速下降,保证我省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村监测区居民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疾病监测系统隶属中国疾病监测点系统,所收集资料可靠,并具有一定代表性,2003年监测区居民总人口数为458681,占全省总人口的1.22%(458681/37564918)。其中农村监测区人口占69.11%(316974/458681),因此掌握该人群的伤病死亡变化趋势,有利于制订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全省累计报告1398例流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累计死亡92人,年均死亡率为0.41/10万;年均病死率为6.58%;遵义、毕节、铜仁和安顺流脑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6.17%;病例中以学生为主(63%),其次为散居儿童(21%);10岁以下病例占51.22%;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2~4月.[结论]贵州省应以实时监测、现场快速反应、适时加强信息沟通为流脑防控的主要策略,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通过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以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贵州省近年来人群中脊灰病毒变化趋势,探索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cVDPVs)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贵州省2000—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的脊灰病毒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脊灰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波动在7.1%-15.9%之间,平均11.2%。(2)2000~2004年脊灰病毒的分离率和型别构成变化较大,Ⅰ型分离率和构成比逐年增高,至2003—2004年显著上升达高峰;Ⅱ型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至2004年达最低;Ⅲ型稳步增高。(3)160株脊灰阳性毒株中,疫苗相关株146株(91.3%),疫苗变异株7株(占4.4%),疫苗衍生株(VDPVs)7株(4.4%),7株VDPVs均为2004年分离到,其中Ⅰ型VDPVs6株,Ⅱ型VDPVs1株。结论对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VDFVs的发生和流行,可为提前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年龄以〈15岁的儿童为主。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C群次之。为了解贵州省健康人群Nm抗体水平,2007年10月在毕节、遵义、紫云等县(市,下称县)采集8个年龄组765份血清标本,进行A群和C群的Nm抗体测定,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丽  王涛  管庆虎  刘航  任刚  叶绪芳  苏飞  李胜 《贵州医药》2009,33(8):686-689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对贵州省1997~2000年高危AFP病例及聚集性临床符合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7~2000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948例,其中高危AFP病例76例,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9例,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高危AFP病例从1997年的22例降为2000年的9例,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亦明显减少,且无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提示在无脊灰证实后,及时对高危AFP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及时发现高危地区,迅速发现输入病例,防止脊灰野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艳萍  叶绪芳  潘忠伦  李莉  汪峰 《疾病监测》2005,20(12):647-650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流行规律,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贵州省2004年发生的341起急性传染病暴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学校内暴发疫情最多,罹患对象为学生。(2)传染病暴发病种以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较多。结论应该把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作为有效控制疫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