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RHR测定,并与140例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全组RHR 81.3±5.2次/min.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6.4±4.8次/min)和不稳定型心绞痛(78.8±7.2次/min)患者的RH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71.6±6.8次/min),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高于不稳定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72.3 6.7次/min),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RHR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RHR与CHD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99例择期行PCI术的老年(年龄≥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予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前12 h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 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0d内,共17例患者发生MACE,占17.2%.其中观察组5例,占9.8%;对照组12例,占25%;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肝毒性和肌毒性事件发生.结论 术前早期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立即均按照ACS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片1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MMP-9和IL-6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PCI术及术后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6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服用氯吡格雷,根据术后服用PPI情况,分为PPI组(221例)和无PPI组(2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SR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平均随访(9.62±2.38)月,PPI组患者ISR发生率与无PP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同时联用PPI没有明显增加12个月内IS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1例AMI患者行直接PCI,将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电风暴定义: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次,并且不能自行终止,需要紧急治疗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41例行直接PCI患者中发生电风暴7例(电风暴组),发生率17.07%;未发生电风暴34例(对照组).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胸痛发作至直接PCI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风暴组年龄、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I、梗死相关动脉直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66.67%(2/3)、18.75%(3/16)、11.76%( 2/17)和0.结论 直接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的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的改变.方法 选取H型高血压患者30例(观察组)及非H型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实验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数量,改良Boyden小室法观察EPC的迁移能力,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SDF-1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循环EPC数量、EPC迁移能力、EPC培养上清液SDF-1表达水平分别为(14.89±3.37)μmol/L、(100.43±12.36)个/ml、(48.27±14.59)个/mm2、(520.87±145.03)pg/106,对照组分别为(9.39±2.50)μmol/L、(124.03±12.87)个/ml、(61.57±12.86)个/mm2、(673.77±168.32)pg/106.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循环EPC数量、EPC迁移能力及EPC培养上清液SDF-1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循环EPC数量与血浆Hcy水平呈明显的反向线性关系(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循环EPC数量、迁移和分泌能力较非H型高血压患者进一步下降,并且该变化可能与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诊治药物难治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价值.方法 选择90例PSV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给予药物治疗,仍无法终止的患者给予TEAP治疗,并记录治疗前12导体表心电图及治疗时食道心电图,如不成功,间隔数10s再重复1次,同时记录刺激过程中经食道心电图.结果 药物治疗无效的60例患者,经TEAP治疗后,57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有效率达95%.结论 经TEAP能有效终止PSVT, 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不具备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条件的基层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00例年龄>60岁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术前、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肝功能等指标,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3天观察组Ccr显著高于对照组[(73.12±16.89)ml/min比(63.89±18.42)ml/min,P=0.036]、[(65.32±13.46) ml/min比(55.63±15.47) ml/min,P=0.021];术后第1、2、3d观察组β2-MG显著低于对照组[( 2.44±0.42) ml/min比(2.69±0.63) ml/min,P=0.009]、[(2.52±0.46) ml/min比(2.81±0.63) ml/min,P=0.011]、[(2.37±0.43) ml/min比(2.54±0.65) ml/min,P=0.021];观察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和24%,P=0.012);随访30 d内,共14例(14%)患者发生MACE,其中观察组3例(6%),对照组11例(22%)(x2=5.316,P=0.021);两组均无肌毒性和肝毒性发生.结论 PCI术前服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CIN的发生可能有更好的预防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剂量在对比剂肾病(CIN)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10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剂量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分析术前24h及术后第1、2、3天血清肌酐、尿素氮、血2-微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情况,并分析发生C1N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内及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CI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结论使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炎症水平,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损害和预防CIN的发生;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是CI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关键词】肾病:阿托伐他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动脉硬化指数(AI)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HCD患者(CHD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2例,另选65例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Hcy、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AI。结果 CHD组血浆Hcy水平和AI明显高于对照组(均<0.05)。ACS组Hcy的含量明显高于SAP组(<0.05);ACS组与SAP组的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cy与CH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AI能很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