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太银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跨越宁夏、陕西、山西3个省(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区)银川市至陕西省定边县铁路段经过内蒙古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宁夏境内段沙鼠疫源地鼠疫持续流行,随着铁路在疫区内的修建,局部鼠疫疫源地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啮齿动物活动空间改变。因此,对新建铁路施工人群的防护提出安全保障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要:本文从鼠疫病原学的快速诊断方面入手,重要介绍了一种鼠疫特异性显色培养基和S iO2纯化DNA技术在鼠疫PCR扩增中具体应用以及φA1122噬菌体的研究动向和血清学诊断技术所面临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宁夏原州区鼠疫疫源地现况和风险因素,为动物鼠疫的监测与预警提供科学指导。方法用统计学方法搜集和整理2005-2013年鼠疫常规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啮齿动物数量消长相关因素。结果 2005-2013年鼠疫监测中未发现鼠间疫情。移民及生态建设,导致鼠疫主要宿主-黄鼠密度呈现逐年下降(3.7~0.2只·公顷-1)趋势,而姬鼠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降低,姬鼠型出血热的危险因素在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宁夏盐池县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况及风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设计Excel表格,收集、整理鼠疫监测数据及资料,建立盐池县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2-2012年鼠疫信息数据库。结果 2002-2012年盐池县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样方调查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58.60%(1 465/2 500),其中鼠疫主要宿主密度为3.84只/hm2,宿主染蚤率为22.30%,宿主蚤指数为0.54。特别是2005-2006年主要宿主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较高。11年来共检出鼠疫菌68株,其中鼠类检出57株、蚤检菌11株。结论沙鼠动物间鼠疫的流行与疫源地沙鼠种群数量、沙鼠染蚤率及沙鼠蚤指数成正相关性;盐池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禁牧生态工程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动物间鼠疫发生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鼠疫疫源调查,掌握鼠疫疫源状况,制订预防鼠疫的措施。方法在西吉县红耀乡、火石寨乡、白崖乡、西滩乡、偏城乡、马建乡,海原县李俊乡采用鼠疫流行病学、生态学、动物昆虫学、细菌学、血清学等方法进行鼠疫疫源调查。结果共发现小型兽类2目4科6属10种,阿拉善黄鼠为该地区优势种群,平均密度为0.95只/hm^2,单公顷最高为3只/hm^2,主要分布在海拔1688~2366m的黄土高原亚区干草原地带;野外小型鼠捕获率为0.59%;体外寄生虫发现3目7科12属20种,其中蚤类3科5属8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阿巴盖新蚤、细沟双蚤、无规新蚤和禽角叶蚤为常见种,似升额蚤介中亚种、红羊新蚤数量较少。细菌学检验399份,蚤培养161组1120只,血清学检测281份,反向间接血凝检测1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检测虽未发现阳性结果,但经鼠疫流行病学分析,基本具备动物鼠疫流行条件,该地区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银川市某地发现1例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为查找病因线索,开展了捕鼠及体外昆虫检测等工作,鼠疫监测中的经验和捕鼠方法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收集2005-2014年宁夏黄土高原动物鼠疫监测数据,为该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收集统计宁夏黄土高原3个县、区鼠疫相关监测数据和资料,建立2005-2014年宁夏黄土高原鼠疫监测数据库.黄鼠胚胎组织学研究采取剖检观察计数的方法.结果 10年间宁夏高原共抽样调查7 976样方点,黄鼠每公顷密度年均在0.23只~1.52只之间,呈现明显的年季间下降趋势;夜行的鼠形动物年均捕获率在0.51%~4.72%之间,年季间波动较大;黄鼠鼠体年均蚤指数在1.02~1.63之间,年季间波动较小.10年来动物鼠疫病原学检验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全部阴性.黄鼠胎仔数及妊娠斑平均为4.5只.结论 宁夏黄土高原黄鼠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夜行的鼠形动物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姬鼠群落,现阶段动物间鼠疫发生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宁夏六盘山地区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进行分类和鉴定,提高形态分类的准确性,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鼠夹法在不同生境采集小型兽类标本84份;其中选择58份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和进行相关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捕获的10个形态种小型兽类中,通过COⅠ基因分析发现11个分子种。形态上鉴定为洮州绒鼠平的标本还包括岢岚绒鼠平;原定的达乌尔鼠兔准确鉴定为黄河鼠兔;原定的根田鼠准确鉴定为东方田鼠。结论 DNA条形码可准确鉴定小型兽类动物标本,纠正形态鉴定的错误;可发现形态难以区分的隐含种,更好地研究啮齿动物的分类及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81~2007年宁夏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措施和控制对策。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7年间,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31~1.80只/公顷,染蚤率为28.07%~66.47%,蚤指数为0.88~3.15,有8个年次监测到鼠间鼠疫的局部流行;长爪沙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10~5.90只/公顷,染蚤率为9.57%~57.34%,蚤指数为0.07~1.44,有9个年次监测到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宁夏动物鼠疫流行呈周期性、间断性发生。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氏菌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查明在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否存在其他2种致病性的耶尔森氏菌分布。方法 将疫源地捕获的啮齿动物取其舌、肠系膜淋巴结、盲肠末端及肠内容物放入PBS缓冲液中,在4℃条件下冷增菌3周,接着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在IN、VYE培养基上,28℃培养24h。最后在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做菌株的鉴定。结果 未检出假结核菌,但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菌65株。结论 在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致病性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