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肺癌46例临床病理分析张荣生,刘立荣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内科现报告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资料完整的青年肺癌46例。常易误诊为肺结核、肺部炎症,误诊率为73.91%,手术切除24例,切除率52.17%,有转移36例,转移率78.26%。强调综合应用影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尸解病例,上皮型2例,1例纤维型大体改变为巨大结节,并推挤膈肌至脐平面。对此3例进行了PAS、D-PAS,CM、AB、H-AB、CI、H-CI和CEA、Keratin、Vimentin等组化和免疫组化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对人体胸膜间皮的组化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体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意见。本组3例均合并DIC,推测本病有产生DIC的倾向性,临床对此病应警惕DIC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况及需求,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低年级学生,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医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但部分观念和态度没有改变。结论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适应性、有效性,但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197例HBsAg携带者转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sAg携带者的转归情况。方法对HBsAg携带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了解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及转化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的情况。结果对197名HBsAg携带者进行8年以上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2岁,回顾调查年限8~34年。在此期间2例发生HBsAg阴转;发生乙型肝炎33例、肝硬化9例,肝癌10例;死亡11例,其中9例死于肝癌,2例死于肝硬化;男性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男性比例(39/103)远远大于女性(13/94)(X^2=14.61,P〈0.05)。结论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的机率较小,应定期进行体检。  相似文献   
5.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甲肝)的病原体。甲肝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感染者粪便污染水、食物、用具引起传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45d(平均30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d;恶心、厌油、纳差、腹胀、溏便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患者有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区叩击痛或压痛;肝功能异常;甲肝IgM阳性。采用对症治疗,病程一般为3个月,病后免疫力持久。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1997-2003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病毒性肝炎的资料.结果 北京市急性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10万左右.1997-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丙肝逐年发病水平有所上升,急性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趋势.急性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丙肝急性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应注重阻断静脉吸毒、性传播、医源性等途径的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北京市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北京市1999~2004年部分区对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杭体(抗-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所监测的727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2.5%。母亲[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者HBsAg阳性率高于母亲单阳性者。抗-HBc阳性率为6.1%,母亲单阳性者和母亲双阳性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8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且母亲单阳性者抗-HBs阳性率高于母亲双阳性者。HepB保护率为92.2%(95%CI:90.3%~94.1%),其中对母亲单阳性者的保护率为93.4%(95%CI:92.3%~94.5%),对母亲双阳性者的保护率为89.3%(95%CI:87.2%~91.4%)。结论北京市现行HepB免疫策略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免疫保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青少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评价青少年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收集接种人群历年的接种报告、现场调查该人群的乙肝血清学流行率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分析接种疫苗前、后历年来乙肝发病的疫情报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并与接种前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后,其乙肝发病率由接种前期的12.11/10万~16.89/10万降至1.78/10万~10.95/10万(X~2=10.71~60.45,P<0.01),HBsAg携带率由6.34%降至1.37%,下降约80.00%(X~2=14.16,P<0.01)。结论 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探讨北京市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在北京全市范围内,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对每名对象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名对象静脉血,利用雅培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乙肝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以及HBV总感染率分别为3.49%(95%CI:2.99~3.99),37.79%(95%CI:36.46~39.12),35.04%(95%CI:33.72~36.35),35.09%(95%CI:33.78~36.40);年龄标化率分别为3.02%、42.47%、26.86%和26.90%。结论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已降至1%以下,全人群HBsAg阳性率已经降至4%以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开始在新生儿中开展了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毒感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1,2]。为了确保成人的免疫效果,乙肝疫苗成人接种剂量在儿童剂型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或更多,但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成人发病率下降却不明显[3]。为了排除疫苗本身原因,本文就目前国内现有的3种成人用乙肝疫苗在大学生中进行了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于2004年7~9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丰台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各选择一所大学,在大学新生入学时,筛检大学生血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