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通脬针刺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海南省中医院妇产科诊断为产后尿潴留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益气通脬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下腹疼痛评分及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后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和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腹疼痛评分分别为(2.65±1.79)分和(3.88±2.17)分,较治疗前的(5.98±2.35)分和(6.03±2.14)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首次排尿时间和排尿后残余尿量分别为(3.23±2.16)h和(56.45±17.1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39±3.84)h和(122.58±34.7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脬针刺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可靠,能较快的缓解患者尿潴留症状。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近5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从辨证分型和取穴规律等方面系统综述了针灸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旨在为今后针灸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兔脊髓损伤节段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治疗28d后,分别取兔脊髓损伤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GF阳性细胞计数的表达水平;并在术前、术后麻醉清醒后1h、术后1d、7d、14d、28d通过分析改良Tarlov评分法比较各组兔后肢运动功能状况。结果:1.脊髓损伤节段NGF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治疗后模型组与电针组较空白组NGF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治疗后电针组NGF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2.下肢运动功能:经改良Tarlov评分显示,术后28d后,电针组评分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可能通过激发损伤段脊髓组织中NGF的表达增多,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 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电针组,各30 例,采用汉密 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过12 周的治疗,2 种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 障碍患者均有显著疗效,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对照组(P <0.05);电针组HAMD-17 总分低于药物对照 组(P <0.05);电针组抑郁症状、入睡困难症状评分较药物对照组低(P <0.05)。结论 电针可有效干预围 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UI)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UI患者199例,按2∶1比例随机分入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131例,采用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药物组68例,采用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ICIQ-SF)评分结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的总分数在每个访视点(治疗3次、6次、9次)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效果呈累积效应,且针刺组改善效应在每个访视点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加手捻针及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对UI的排尿症状改善程度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且以针刺方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对兔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于术前、术后1d、7d、14d、28d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术后1d:模型组与电针组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BC)较空白组明显升高,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较空白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模型组与电针组进行比较,MCBC、Pdetmax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模型组与电针组进行比较,MCB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Pdetmax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28d:电针组MCBC与Pdetmax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和会阳穴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7.
陆晓丹  张晓丽  冯琦钒 《中成药》2022,(4):1358-1360
目的 探讨通督温阳法针刺及温肾止遗方联合常规治疗对膀胱虚寒型小儿遗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饮食、醋酸去氨加压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温阳法针刺及温肾止遗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膀胱功能指标(膀胱残余尿量、功能性膀胱容量、尿流率)、月遗尿次数...  相似文献   
8.
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OA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感传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感传针法治疗,观察周期为1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调查表(OABSS)评价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19.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ABSS尿频评分、尿急评分、总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OABSS尿急评分、总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传针法能有效改善OAB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20例伴隐性脊柱裂的小儿遗尿患者,运用针刺治疗1个月,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伴隐性脊柱裂的小儿遗尿患者经针刺治疗结束后,痊愈8例,有效12例,3个月后随访复发1例;结论:针刺治疗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8年3月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纯西药组相比,针药结合在改善药物戒断症状评分(MD=-0.84,95%CI[-2.38,0.71])、体质量(MD=0.42,95%CI[-2.13,2.98])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MD=-4.33,95%CI[-13.44,4.7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在改善戒断症状评分(MD=-9.02,95%CI[-13.37,-4.67])方面优于无干预治疗组(空白组),针药结合组的戒断症状评分疗效(OR=3.39,95%CI[1.56,7.43])优于单纯西药组,针药结合对戒断症状乏力维度(MD=-0.05,95%CI[-0.07,-0.03])与戒断症状厌食维度(MD=-0.06,95%CI[-0.08,-0.04])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无干预治疗;针药结合的戒断症状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针药结合在改善戒断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体质量方面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