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对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7―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吉林省6个项目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回归方法采用进入法,效应值用OR值及其95% CI值来表示。  结果  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为24.3%,标化后高危检出率为21.6%。其中,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OR=1.16, 95% CI:1.029~1.306, P=0.015);55~岁年龄组高危检出风险是35~岁年龄组的3.237倍(95% CI: 2.760~3.797, P < 0.001);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1.499, 95% CI:1.283~1.753, P < 0.001; OR=1.539, 95% CI:1.240~1.910, P < 0.001);职业为行政人员者较农民更不易发展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0.656, 95% CI:0.502~0.858, P=0.002);10 000~、25 000~元家庭年收入水平者较 < 10 000元收入水平者易成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吸烟者、饮酒者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是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1.822、1.303倍(OR=1.822, 95% CI:1.617~2.053, P < 0.001; OR=1.303, 95% CI:1.090~1.559, P=0.004);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级指数升高,心血管病的高危检出风险随之升高。  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高年龄组、文化程度较高者、中低等水平收入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者、肥胖者,应重点加强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监测人群流动人口吸烟状况与戒烟行为,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在吉林省5个监测点,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1 500名18岁及以上就业流动人口,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信息,用于吸烟状况与戒烟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1 490份,对不同年龄和性别18岁以上流动人口吸烟状况与戒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18岁以上流动人口吸烟率33.4%,现吸烟率30.4%;男性每日吸烟量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吸烟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在每日吸烟者开始每日吸烟的年龄,男性在15~19岁年龄段最高,女性20~24岁年龄段最高;男性人群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戒烟率在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戒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在吸烟者近50.0%表示不想戒烟,男性和女性在不想戒烟的态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现在非吸烟者中男性比女性更多暴露于二手烟。结论吉林省18岁以上流动人口吸烟率、现吸烟率、每日吸烟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绝大多数开始每日吸烟的年龄在15~24岁年龄段;戒烟率、成功戒烟率、打算戒烟率较低;男性比女性更多暴露于二手烟危害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高血压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成年居民20 473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高血压患病信息,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统计分析以估计全省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年居民收缩压为(128.1±20.2)mmHg,舒张压为(78.4±11.6)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0.5%(95%CI:29.7%~31.2%),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34.4%,95%CI:33.3%~35.6%)高于女性(26.3%,95%CI:25.3%~27.2%),东部地区(33.2%,95%CI:31.4%~35.1%)和西部地区(32.4%,95%CI:30.5%~34.3%)高于中部地区(29.0%,95%CI:28.1%~29.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30.4%,95%CI:29.3%~31.4%)与农村(30.6%,95%CI:29.6%~31.7%)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吉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且存在年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提示高血压的防制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高血压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成年居民20 473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高血压患病信息,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统计分析以估计全省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年居民收缩压为(128.1±20.2)mmHg,舒张压为(78.4±11.6)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0.5%(95%CI:29.7%~31.2%),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34.4%,95%CI:33.3%~35.6%)高于(26.3%,95%CI:25.3%~27.2%),东部地区(33.2%,95%CI:31.4%~35.1%)和西部地区(32.4%,95%CI:30.5%~34.3%)高于中部地区(29.0%,95%CI:28.1%~29.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30.4%,95%CI:29.3%~31.4%)与农村(30.6%,95%CI:29.6%~31.7%)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吉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且存在年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提示高血压的防制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吉林省60岁以上人群死亡情况,为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信息。方法对吉林省2012年卫生信息系统死因监测中64 31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分别占老年人死亡人数的58.92%、22.48%、6.88%、2.98%、2.37%。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疾病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吉林省老年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