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6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616篇
内科学   253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897篇
预防医学   50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78篇
  8篇
中国医学   369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患者男,64岁,因头颅增大、面部变长,颧骨隆起、下颌增大、双手掌肥厚、双手指粗短30余年,乳房肿物1年余就诊。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手足增大,双手掌肥厚,嘴唇变厚,下颌增大,眉弓及颧骨突出,皮肤增厚,无乳腺增大、泌乳,未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m6A阅读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IGF2BP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基于5对HCC癌及相应癌旁组织mRNA-seq数据和TCGA数据库LIHC的mRNA-seq数据综合分析IGF2BP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中343例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IGF2BP1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IGF2BP1的共表达mRNA,并利用m6Avar在线网站预测mRNA的m6A位点及其RNA结合蛋白等信息,最终构建IGF2BP1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IGF2BP1基因在HCC中表达上调(log2FC HCC转录组数据=10.684,P<0.001;log2FC TCGA-LIHC数据集=7.032,P<0.001)。生存分析显示IGF2BP1低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年,IGF2BP1高表达患者为4.44年,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P=0.011)。22个差异表达的mRNA与IGF2BP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并与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中,HMGA2等15个高表达mRNA的HCC患者总生存期缩短。HMGA2、PEG10、CEP55、RHO、CDC6和KIF23基因中的潜在m6A甲基化位点位于mRNA 3'UTR端的miRNA结合区域。结论 IGF2BP1在HCC中高表达且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IGF2BP1可能通过m6A甲基化及miRNA抑制作用的方式上调mRNA的表达,促进HCC发生并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与CO_2激光灸对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缓解作用及其外周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行奥沙利铂溶液腹腔注射2 mg/kg,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分别采用电针和CO_2激光灸双侧足三里穴对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进行相应治疗,隔日1次,共7次。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和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瞬态电压感受电位锚定蛋白(TRPA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均下降(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坐骨神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髓鞘变性,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均有一定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TR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NGF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TRP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GF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和CO_2激光灸均可以缓解大鼠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坐骨神经TRPA1和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艳英  胡新娇 《中原医刊》2006,33(21):94-94,F000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妇女特有的疾病。患病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易促发血栓形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脑血管破裂致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发生脑疝死亡[1],患者多合并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染色体异常类型进行分析,探讨染色体检查在遗传咨询与优生优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运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西南地区550例遗传咨询者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49例,异常率8.9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影响正常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染色体检查有利于优生优育,在遗传咨询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由于存在复位困难、内固定不牢、术后粘连及后期的肱骨头坏死等因素,总体疗效不能让大多数患者满意。我科从1998年4月开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否逆转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右心室重构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MCT模型组,CsA低、高剂量组(0.33和1mg·kg-1)。MCT造模后14~21d给CsA(ig,bid)。造模22d右心导管术检测右室收缩压(RVSP);称右室自由壁(RV)及左心室加室间隔(LV+SEP)重,计算右心肥大指数(RVHI=RV/LV+SEP);光镜及电镜观察右室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查右室心肌细胞PCNA的表达。结果CsA逆转MCT所引起RVSP、RVHI的升高(P<0.05或P<0.01)、右室心肌细胞肥大、线粒体肿胀变性及PCNA抗原的过表达。高剂量CsA作用更明显。结论CsA(1mg·kg-1 ig,bid)能明显逆转MCT诱导的右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右室后负荷及抑制右室心肌细胞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 6 1例ACV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晨尿 ,按传统肾损害标准分为无肾损害组和有肾损害组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琼脂糖凝胶 (SDS AGE)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分析 2组患者的尿蛋白组分。对SDS AGE诊断为肾损害的患者再进行病理活检确证。结果 ACVD患者传统的无肾损害组已有 15 .3%存在早期的肾损害。SDS AGE判断肾脏损害与肾活检结果相符。ACVD患者早期的肾损害主要是肾小管损害。结论 SDS AGE电泳操作简便快速 ,敏感性强 ,诊断符合率高 ,可作为ACVD患者治疗过程中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9.
Monika,女,44岁,丹麦人,2003年9月10日初诊.自诉约1岁时全身皮肤起红色痒疹,20岁后,瘙痒不断加重,皮损日益加重,冬春季尤甚,夏季稍缓解.月经期全身皮肤瘙痒加重,皮肤伴有发冷发热感.近2年来,急性发作时,红疹处皮肤可见淡黄色液体渗出,结痂呈鳞片状,皮肤干燥、皲裂,关节处皮肤较明显.当地医院已确诊为特应性湿疹,曾用激素治疗,症状有改善,但停药后即刻复发加重.既住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肺透明膜病的方案.方法 将体重为1 300~2 500 g确诊为肺透明膜病的Ⅰ、Ⅱ级早产儿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54例)尽早应用NCPAP,不用PS.B组(26例)尽早用PS后,仍需用NCPAP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96.2%,B组治愈率96.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治疗费用平均多400~4 500元.结论 NCPAP治疗肺透明膜病疗效可靠,治愈率高,且较B组价格便宜.并发症相对少,操作简便,尤其适合在贫困地区及城市较低收入家庭的患儿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