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增殖模型建立和体外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探讨体外分离HOC的方法。方法选择81只体重(200±20)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2_乙酰氨基芴 2/3肝切除术的方法(2_acetylaminofluorene twothirdspartialhepatectomy,2_AAF 2/3PH)建立HOC增殖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2_AAF通过胃管灌喂,5d后行肝2/3切除,术后第二天各组按设定剂量继续灌喂,并于术后4h、4d、8d、12d、16d不同的时间点取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增生程度。取HOC增生最明显的大鼠组,利用改进的Selen胶原酶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大鼠HOC,在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特点。结果2_AAF 2/3PH的方法能在不同时间点激活不同数量的大鼠HOC,其中以灌喂8d最为明显,而对照组未见HOC增殖。分离所得大鼠HOC的平均收获量为(2·0±0·32)×106,Typanblue拒染试验细胞活性率(89·20±2·10)%。结论2_AAF 2/3PH是较理想的HOC增殖模型。胶原酶消化法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能有效地分离HOC,是分离成体肝干细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持续缓慢式血液滤过透析 (CHDF)和血浆置换 (PE) ,对 13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3例进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 ,中毒症状明显好转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血氨 ,内毒素 ,白介素 6 (IL 6 )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明显下降 ,电解质紊乱纠正 ,肾功能好转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CHDF PE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脏储备功能相关评价系统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进展到肝衰竭(hepatic failure,HF)的患者预后极差。而真实、客观地判断H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准确估计预后.预测行人工肝和肝移植的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引入肝功能评价系统和预后判断模式。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的两个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系统,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其他评价系统能代替它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血浆置换和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两种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本例肝移植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过渡支持,3天后成功等到供体肝移值.结果本例经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得到较好控制,最后肝移植取得成功.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对等待肝移植的重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肝移植是彻底纠正肝衰竭的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来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衰竭的病死率极高,生物人工肝(BAL)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措施。目前,肝细胞作为BAL的主要生物成分,其来源一直是BAL系统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现就BAL系统应用的肝细胞来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中血浆置换术(PE)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电介质,肾功能,内毒素,血氨,肿瘤坏死因子(TNF),凝血酶原时间(PT),IL-6等。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PE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改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IL-6、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早中晚期重型肝炎应用PE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0.1%,70.3%,20.1%.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在早、中期治疗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 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 < 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血糖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将82例肝衰竭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45例,血糖值<3.9 mmol·L-1,轻度26例,中度15例,重度4例)及正常血糖组(37例,3.9~6.1 mmol·L-1)。分析血糖水平的变化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82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空腹低血糖者45例(54.9%),其中死亡24例,病死率为53.3%;肝衰竭晚期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为78.95%,与早、中期肝衰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01,均P<0.05);早期肝衰竭与中期肝衰竭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患者其病死率(53.33%)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3.51%),且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或P<0.05)。中、重度低血糖肝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低血糖肝衰竭患者(均P<0.05),且预后差。结论肝衰竭患者常并发空腹血糖低下,其病死率高;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衰竭程度、指导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霉脑)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霉脑患者分2组:合并HBV感染组(n=13)和非HBV感染组(n=27),在AMB治疗过程中,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中30例(75%)ALT异常升高,22例(55%)AST异常升高,5例(12.5%)出现血清TBIL异常;其中HBV感染组92.3%出现ALT异常升高,非HBV感染组(66.7%)的ALT异常升高,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B治疗霉脑引起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合并HBV感染者。对使用AMB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的监测,以避免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毒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