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黄疸疾病进行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并结合生化指标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共80例,根据患儿的病情确诊时间和治疗开展进行分组,观察组使用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一的蓝光治疗,并对比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即在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等多项指标上均低于治疗前的数据,由此可以证明观察组疗效更好,即为95%,优于对照组的82.5%。结论:采用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的措施能够更好地改善黄疸病症,有利于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幼年小鼠低强度短时噪声暴露后对耳蜗传入神经的损伤以及对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6d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15只,100 dB声强级(SPL)噪声暴露2 h]和B组(12只,不予任何处理).第28天行听觉功能测试和形态学观察: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觉敏感性和成对短声刺激信号测试耳蜗2次相应的复合动作电位(CAP)幅值及时间分辨力.采用C末端结合蛋白2抗体(CtBP2)标记内毛细胞(IHC)和螺旋神经元(SGN)之间的突触带状体并计数观察突触的损伤情况.结果 第28天,A组和B组行为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予70 dBSPL强度刺激下,A组CAP1和CAP2幅值均小于B组[(148.46±31.87) μV vs.(188.26±46.29) μV和(157.05±30.30) μV vs.(196.33±44.44)μV](P<0.01).时间分辨能力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全耳蜗每个内毛细胞的带状体突触数少于B组[(12.42±0.95)个 vs.(14.65±0.53)个](P<0.01).结论 出生早期低强度噪声暴露可损伤IHC-SGN之间的带状体突触,但不降低听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