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大出血是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由于血液透析疗法、液体疗法的正确应用 ,并发肾功能衰竭、休克而死亡的病例明显减少。而并发大出血死亡者较为突出 ,一旦发展成为难治性大出血很难逆转 ,病死率极高。我们在临床抢救工作中 ,采用早期输注浓缩血小板 (PLT) ,起到了预防、逆转大出血的明显效果 ,降低了病死率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及诊断依据(一 )病例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8月住院的重型HFRS患者 3 0例为治疗组。男 2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4 7.5± 13 .7)岁。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病毒性重型肝炎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3月~ 1999年 12月我院传染科共收治柯萨奇病毒性 (CoxV)重型肝炎 31例 ,现将其临床特征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31例CoxV重型肝炎患者 ,男 2 2例 ,女 9例 ,年龄5~ 2 1岁 ,平均年龄 9.32岁。其中 5例为急性重型肝炎 ,2 6例为亚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按 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病原诊断经血清学检查柯萨奇病毒B族特异性IgM抗体 (CoxVB IgM)阳性而确诊。其中 6例曾罹患急性甲型肝炎。二、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低热、乏力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肝性脑病 30例 ,其中Ⅱ度以上 2 1…  相似文献   
3.
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及IL-18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2、IL-18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2及IL-18含量。各组肝炎及肝硬化患者IL-12及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以重型肝炎水平最高。重型肝炎死亡病例IL-12及IL-18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IL-12和IL-18与AST、ALT及TBil正相关,且IL-12与CⅣ及HA水平正相关。IL-12、IL-18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过程,重型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IL-12及IL-18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满鹏  丁广存  于咸怀 《新医学》2000,31(10):619
男, 60岁。因发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 3日于1999年吕月 18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9.5℃,血压 18 kPa/10 kPa。神志清醒,精神差,急性病容,三红征(面红、颈红、上胸部红)阳性,臀部注射部位及背部见大片瘀斑,球结膜轻度水肿,软腭充血,颈软,心、肺正常,双肾区叩痛阳性。凯尔尼格征及巴宾斯基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5×109/L,血小板 67×109/L,尿蛋白(++)。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心电图示:V4、V5、V6导联R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草酸苷(美能)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出65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美能60~80ml加入10%的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3个月,同时配合一般护肝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40g加入葡萄糖液,1次/d静脉滴注3个月,其余同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各查HA、PCⅢ、LN、IVC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甘草酸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戊肝病毒(HEV)和庚肝病毒(HGV)。近年来国内对以上病毒重叠感染报道逐渐增多,重叠后各病毒间相互作用及临床关系应引起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多见于早孕期。常见到累及肝脏的病例,50%的病人转氨酶异常,通常<1000U/L;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黄疽。肝活检显示轻微的、非特异性的改变。治疗呕吐的经验包括休息和静脉输液。据报导异丙嗪或氟哌利多的应用还是有效的。少数病人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 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国内发病率为0.3%~4.4%。其主要症状是瘙痒,往往在妊娠中期开始出现症状,分娩后一段时间内消退。发病机理不明。肝组织活检仅发现轻微的胆汁淤积,大部分无明显变化。最初的治疗是应用镇静剂和止…  相似文献   
9.
滕州市自 1996年出现一批非甲 戊肝炎 ,呈小流行趋势。临床表现类似甲、戊型肝炎。但部分病人脑电图异常 ,心电图异常。其中 1例为重型肝炎 ,但预后良好。为查清病原 ,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现将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5月 ,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 30例肝炎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30例柯萨奇肝炎病人的资料来自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案室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5月的病历。2 结果2 1  30例住院病人均来自本市 ,其中城区 2例 ,农村2 8例。 1996年 18例 ,1997年 9例 ,1998年 3例。 4月份 2例 ,5月份 3例 ,6月份 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