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448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72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5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的CTA观察原发肺癌的血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造影CTA观察肺癌血供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分别行体循环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留置BA导管与PA导管行CTBA与CTPA,观察BA与PA对肺癌的血供。结果CTPA上,无体动脉与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肿瘤未见强化,有体动脉或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见肿瘤边缘强化,CT强化值为10.0~45.6 Hu。CTBA上肿瘤部分明显强化,CT强化值为150.3~320.7 Hu,可见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3例见纵隔淋巴结强化。结论本组病例观察表明原发性肺癌由BA为主的多发体循环动脉供血,未发现PA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2.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5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5岁,平均32岁),行足背双切口减压4例,足底内侧减压9例,足内外两侧减压2例。1周后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结果:15例随访9~24个月,12例恢复佳,足运动感觉正常;2例有足底感觉减退、足趾麻木;1例遗留前足挛缩、无力,足趾麻木。无爪形趾及功能障碍者。结论:足损伤后,Whiteside法测定组织间隙压力是诊断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时足部如有骨折、血肿者,骨筋膜室减张切口,宜选择足底内侧切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早;②女性多见;③具有“精力过盛”性人格;④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⑤症状多为非典型抑郁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结论:如首次抑郁发作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则可能以后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应使用足量心境稳定剂,谨慎使用抗抑郁剂,以免转为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4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6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不伴浸润性突眼患者及76名健康人的TNF-α基因-1031T/C多态性,发现TAO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TC+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后两组(均P〈0.05),提示TNF-α基因-1031T/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TAO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思路进行阐述;提出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措施:大力宣传继续医学教育,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注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和基地建设,实行目标管理;规范管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严格掌握证书的发放。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材料,简述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研究进展。对甘草酸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IV病毒及SAS病毒等机制进行了综述。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及长期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总的来说,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的前景良好,有其独特优势,但其抗病毒机制复杂,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钙通道α1亚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与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46例男性TPP患者(TPP组)、68例男性甲亢患者(GD组)和72名男性健康对照者(CON组)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分析比较此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结果(1)TPP组、GD组及CON组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3%、14.71%、29.1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7%、13.24%、27.78%。(2)TPP组AG+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32,P〈0.01;OR=2.23,P=0.04),TPP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27,P〈0.01;OR=2.09,P=0.008)。结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位点A/G多态性与男性TPP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抽吸法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声抽吸法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为12例患者采用内超声脂肪抽吸机吸除淋巴水肿组织以降低患肢淋巴负荷,抽吸后结合持续弹力袜裤压扎。结果术后2周水肿即时消退明显,术后1年随访水肿消退,复发不明显。结论超声抽吸法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安全简便,结合弹性袜裤压扎可望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HACE)治疗肝癌过程中 ,患者受到的X射线辐射 ,为THACE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82例HCC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 ,DSA机 (Angiostar Plus)配置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 (DiamentorK1andDiamentorED) ,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 cm2 )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 ,采用Monte 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并分析近期 10例THACE患者 ,在提高基值管电压、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摄影帧数下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82例HCC患者透视时间 (35 3± 2 1 1)min ,摄影 (2 34± 10 8)帧 ,DAP为 (2 174 8± 12 4 2 4 )cGy cm2 ,ESD为 (96 4± 6 32 )mGy ,ED为 (34 8± 19 9)mSv。透视对总DAP的贡献 (2 4 0± 12 7) %小于摄影 (75 9± 12 7) % ,透视对ESD值的贡献 (4 9 8± 14 9) % ,与摄影相似 (5 1 6± 14 2 ) %。近期的 10例THACE患者的每分钟透视剂量、每帧摄影剂量及总剂量都比HCC患者明显降低。结论 在THACE过程中患者受到一次性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适度提高基值管电压、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缩减摄影帧数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VFSS,比较两组误吸等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对发现误吸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4周,训练后复查VFSS,比较训练前后吞咽异常的发生情况变化.结果对照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的发生率为5.0%,13.4%,25.3%.主要为轻度渗透及口咽腔滞留.研究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发生率为45.0%,46.5%,48.9%,主要为重度渗透或误吸,中重度口咽腔滞留.其中隐匿性误吸为10次(占总误吸的24.4%).误吸患者康复治疗后渗透或误吸发生率较康复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期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异常.VFSS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