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对21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10例服用美托洛尔,11例服用卡维地洛)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其左室壁16个节段心脏长轴方向的心肌应变,6个月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示卡维地洛组患者用药后12个节段心肌应变明显增加;美托洛尔组患者用药后10个节段心肌应变明显增加;卡维地洛组平均心肌应变变化量[(-4.6±3.3)%]高于美托洛尔[(-2.4±1.8)%],P<0.05。提示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可改善心肌收缩力;卡维地洛心肌保护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2.
组织速度成像测定局部心肌作功指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测定局部心肌作功指数(rMPI)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5例及心力衰竭患者18例,获取标准心尖两腔观、心尖长轴观及心尖四腔观TVI图像,在组织速度曲线上测定各室壁基底段和中段心肌及二尖瓣环的局部等容收缩时间(rIVCT)、局部等容舒张时间(rIVRT)和局部射血时间(rET),计算各部位rMPI,并求取二尖瓣环rMPI均值(MVr-MPI)、左室基底段心肌rMPI均值(BrMPI)和左室中段心肌r-MPI均值(Mr-MPI)。据二尖瓣口与左室流出道血流流速曲线计算心肌作功指数。改良Simpson′s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MV-rMPI、Br-MPI及Mr-MP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VrMPI、BrMPI及MrMPI与心肌作功指数正相关,而与LVEF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46,0.39和-0.75,-0.53,-0.56,P<0.05),以MVr-MPI相关系数最高。结论TVI测定局部心肌作功指数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其中以MVrMPI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组织多普勒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TDI)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方法对21例心衰患者和15例正常人,用标准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用TDI测量左室壁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它们之间最大的差(Ts-maxD)和标准差(Ts-s)。结果心衰组的Ts-s和Ts-maxD[(49.4±22.0)ms和(158.9±72.8)ms]明显大于正常组[(29.1±8.7)ms和(91.8±21.4)ms,P<0.01]。Ts-s和Ts-maxD与LVEF有弱相关(r=-0.539和r=-0.566,P<0.05)。Ts-s与LVEDV和LVESV有中度相关性(r=0.603和r=0.622,P<0.01)。同样,Ts-maxD与LVEDV和LVESV也具有相关性(r=0.568和r=0.603,P<0.01)。结论心衰患者左室内存在收缩不同步现象,收缩不同步影响了心室的射血功能和心室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NQMI)与Q波心肌梗死(Q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QMI与NQMI患入院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NQ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QMI组,而完全闭塞率低于QMI组,二组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NQMI的多支病变率高于QMI,前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差。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观察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9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入院后一周内行冠脉造影 ,分析其病变特点、狭窄程度及前向血流 ,根据病变的形态将病变分为单纯病变和复杂病变 ,随访 6~ 1 2个月 ,观察终点为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或心脏性死亡。结果 共发生心脏事件 1 2例 ,复杂病变对预后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有10%~20%的患者在一年之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1]。肌钙蛋白T(TnT)是微小心肌坏死的敏感而特异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TnT的变化特点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动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与溶栓疗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运动试验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男性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 1例 ,发病 12小时内入院 ,2 4例接受溶栓治疗 ,2 7例行直接PTCA术 ,心梗 10天后进行运动试验 ,比较运动时间、梗死区域ST段及运动最大心率。结果 PTCA患者运动时间 ( 8 7± 2 4对 6 3± 2 5P <0 0 5 )及运动最大心率 ( 82 1± 14 0 %对 6 8 7± 12 6 %P <0 0 5 )大于溶栓组 ,溶栓组患者梗死区域ST段缺血性改变 ( 2 9 2 %对 7 4%P <0 0 5 )多于PTCA组。结论 直接PTCA与溶栓相比 ,能更充分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减少缺血性事件 ,保护心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事件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冠脉搭桥术等 )发生后 ,左心室功能受损或长时间的卧床导致机体不适应 ,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 ,迷走神经活性降低 ,直立及平卧状态下心动过速以及对运动的反应性心率增加不良。运动能①增加骨骼肌血液灌注和摄氧能力 ,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②改善心肌氧合作用 ,改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的低血压及心率增快 ,因而增加运动耐力和强度。因此 ,早期活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减轻以上不良变化的有益措施。1 住院期的运动计划1 .1 在冠心监护室 ,心脏事件发生后的前 2 4~ 4 8小时 ,大多数患者可进行被动性运动 ,病情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 (NQMI)与Q波心肌梗死 (Q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QMI与NQMI患者入院后 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 NQMI组的多支病变、>90 %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QMI组 ,而完全闭塞率低于QMI组 ,二组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 NQMI的多支病率高于QMI,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