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慢性鼻窦炎相关的诊断基因,分析其与慢性鼻窦炎免疫微环境中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中获得慢性鼻窦炎相关基因芯片,选取有效训练集,使用R软件的“limma”程序包进行基因表达差异性分析,采用加权共表达分析进行相关基因筛选得到候选基因,通过3种算法得到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PLP1,采用ROC曲线评价PLP1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采用CIBERSORT算法分析慢性鼻窦炎的免疫微环境,对PLP1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鼻窦炎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之间检测到184个相关基因,这些相关基因参与白细胞游走、免疫反应的细胞激活等生物学过程。通过3种算法对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取交集最终得出PLP1为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PLP1基因在训练集(GSE23552)和验证集(GSE179265)均表现为下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LP1在训练集中的AUC为1.000,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50。PLP1基因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有相关性,PLP1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系数r=-0.7(P<0.001)。结论PLP1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相关诊断基因,其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M2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袁喆晨  胡时雨  黄钧涛  胡益  吕翠婷  沈毅 《浙江医学》2021,43(23):2565-2570
目的基于贝叶斯算法系统性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PRISMA准则,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EGF和bFGF治疗鼓膜穿孔的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21年4月30日,在ReviewManager5.3软件和GeMTC软件中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EGF和bFGF在穿孔愈合率(OR=0.75,95%CI:0.25~2.29,P=0.61)、愈合时间(P=0.94)和听力改变上(MD=0.57,95%CI:-1.36~2.50,P=0.56)无统计学差异,贝叶斯分析结果显示EGF和bFGF在鼓膜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根据排序结果可以推测bFGF优于EGF。结论EGF和bFGF在治疗鼓膜穿孔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bFGF的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4.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胡益  黄钧涛  施云斌  沈毅 《浙江医学》2022,44(24):2614-26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寡糖转移酶复合物非催化亚基(OSTC)的表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预后及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OSTC在不同肿瘤中的整体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CGA-HNSC队列中HNSCC及正常组织的OSTC基因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OSTC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使用GSEA算法分析OSTC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富集差异;通过CIBERSORT算法对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量化比较,并分析OSTC基因与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TCIA数据库中的数据评估不同组间的免疫药物的疗效差异,并使用pRRo-phetic包评估其对化疗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TIMER2.0数据库分析提示OSTC基因在绝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趋势,且HNSCC组织OSTC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Kaplan-Meier分析显示,OSTC高表达组患者远期生存率下降,低表达组较高表达组预后更好,且HNSCC中OSTC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明显相关;GSEA分析提示OSTC低表达组患者免疫相关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更活跃;免疫相关分析提示OSTC低表达组对免疫治疗反应更好,而高表达组对化疗更敏感。结论OSTC与HNS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来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率,对HNSCC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潜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耳乳突手术(如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常遗留巨大乳突术腔,可导致术腔皮屑积聚、反复耳漏与感染等不良反应,患者需在门诊定期清理,亦不能参与水上运动项目。乳突填塞术为运用各类材料填塞乳突术腔,旨在消除或缩小乳突术腔,以促进干耳、减少术腔清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我们通常使用骨粉或软组织瓣等自体材料进行填塞,近年来也逐渐兴起使用同种异体材料和合成类材料。虽然目前填塞材料的可选择范围较广,但至今尚缺乏一种理想的乳突填塞材料。因此,本文将对各类乳突填塞材料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探讨现代耳科手术中使用此类材料的临床考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性评价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文献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RevMan和GeMTC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和知网等数据库中使用EGF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搜索时间截止于2020年1月,运用RevMan5.3和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631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比较,EGF能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RR=1.27,95%CI(1.17,1.37),P <0.05,I 2=37%],明显缩短穿孔愈合时间[SMD =-1.70,95%CI(-1.97,-1.43),P <0.05,I 2=0%],听力功能改善方面 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0.22,95%CI(-0.1,0.53),P =0.18,I 2=0%]。结论 应用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有效、方便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喉咽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探索该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11-30。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5.1及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从GEO数据库获取HPV相关头颈癌的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利用GEPIA数据库得到生存相关的关键 基因。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1245例,合并后HPV总阳性率为12%(95%CI : 6%~19%)。亚组分析结果,国内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HPV阳性率为19%(95%CI : 12%~26%),较国外患者HPV阳性率为10%(95%CI : 2%~18%)高(P <0.05);不同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位杂交(ISH)的HPV阳性率为18%,较单纯ISH及PCR检测HPV阳性率高(P <0.05);男女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HP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 >0.05);合并预后HR=0.33(95%CI : 0.14~0.79)(P<0.05)。对HPV阴性及阳性的头颈癌患者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与多种重要通路有关。GEPIA对Top10显著差异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得到关键基因ZNF541、WNK3、TCP11及CCNA1。结论 国内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HPV阳性率高于国外,PCR+ISH组的HPV阳性率较PCR与ISH组阳性率高,HPV阳性患者预后好于HPV阴性患者。生存相关基因可与HPV共同参与头颈癌的预后评价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Janus激酶3(JAK3)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正常组织及HNSCC组织中JAK3的表达数据,分析JAK3在HNSCC中的共表达基因,利用GSEA算法,分析确定JAK3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功能采用Survival和Survminer R软件包进行Kaplan-Meier分析,评估预后价值。通过CIBERSORT对免疫细胞浸润进行量化,分析免疫细胞浸润与JAK3表达的关系,JAK3基因与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Estimate包对肿瘤样品免疫微环境打分。分别运用TCIA数据库和pRRophetic包评估PD-1、CTLA4免疫治疗的反应和4种化疗药物的疗效。结果JAK3在HNSCC中存在高表达现象,与JAK3的共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CD6、LCK等相关基因,GO富集提示JAK3分布于核糖体,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与B细胞受体通路、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等通路相关,患者的生存时间与JAK3表达量呈正相关。免疫治疗PD-1对于JAK3高表达组更敏感。结论JAK3在HNSCC中高表达,与HNSCC预后密切相关,并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可作为HNSCC预后预测的标志物之一,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