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F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31例的诊治经验,对收治的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根据腹腔内压力、腹腔室隔综合征分型,以及早期(发病后3d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13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1例),中、重度8例(死亡4例);3d内早期手术治疗18例,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2例),中、重度13例(死亡4例)。当腹腔内压力〉21mmHg时,早期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早期非手术治疗组(P〈0.05)。根据ACS分型,Ⅰ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Ⅱ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Ⅲ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9例(死亡2例),Ⅱ型4例(死亡2例),Ⅲ型5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Ⅱ、Ⅲ型两组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腹腔内压力〉21mmHg,且CT提示为Ⅰ型ACS的FAP患者,宜尽早行有效的腹腔减压引流;而对于腹腔内压力〉21mmHg,CT提示为Ⅱ、Ⅲ型ACS的FAP患者,早期手术减压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癌病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癌肝组织中HOXA9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HOXA9 mRNA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临床分析发现术后血清AFP值、AFU值、Glo值、PAB值及SHCSP阳性率均有明显减少.癌组织HOXA9mRNA阳性表达评分(1.94±1.69)明显低于非癌肝组织(3.17±1.70),两者有显著差异;癌旁组织HOXA9mRNA阳性表达评分(2.54±1.20)与非癌肝组织及癌组织无显著差异.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癌肝组织三者HOXA9mRNA阳性表达率(54.84%、76.92%、83.33%)无显著差异.除HCC中HOXA9RNA阳性表达评分(1.81±1.78)显著低于MHC(2.75±0.50)外,HOXA9mRNA表达阳性率及阳性评分与癌分化程度、AFP值、SHCSP是否阳性、AFU值、肝硬化有无、转移情况、有无癌栓、大体形态及肿块最大径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HOXA9mRNA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检测HOXA9mRNA的表达情况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可能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性胆道炎症兔胆系组织以及几种胆道疾患病人胆系组织中6-keto-PGF1α与TXB2的含量。结果显示:动物模型组与病人组的上述两指标均显著增高;AOSC病人的TXB2增高更明显,而胆道梗阻病人胆管组织无此变化。提示前列腺素类及血栓素对胆道炎症的发生可能有关,TXB2的负性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DGF和PDGFR表达及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表达及与微血管计数 (MVC)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 8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PDGF和PDGFR的表达情况及MVC。结果 PDGF和PDGFR表达阳性率与原发性肝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有无包膜及肝硬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P >0 0 5 )而与原发性肝癌门静脉和 /或胆管癌栓形成有关 ,伴癌栓病例PDGF和PDGFR阳性率分别为 76 9%和 76 9% ,不伴癌栓病例阳性率分别为2 5 0 %和 16 7% ,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阳性表达者MVC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DGF和PDGFR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癌栓形成有关 ,可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结果可望为原发肝癌抑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5.
胆漏是肝胆疾病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处理不当将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如何防止胆漏的发生及正确处理胆漏,是临床上值得全面探讨的问题,本文对近十年来遇到的肝胆手术胆漏发生的情况全面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P27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两者在胰腺导管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51例胰腺导管癌和10例慢性胰腺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SKP2和P27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51例胰腺导管癌SKP2阳性表达28例(54.9%)和P27阳性表达25例(49.0%),10例慢性胰腺炎SKP2阳性2例(20.0%) 和P27阳性9例(90.0%),两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高分化腺癌(7/20,35.0%)和未转移(5/16,31.2%)病例SKP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14/19,73.7%)和转移(23/35, 65.7%)病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13/20, 65.0%)和未转移(12/16,75.0%)病例P2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6/19,31.5%)和转移(13/35,37.1%)病例,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SKP2和P27在胰腺导管癌中表达呈密切相关(x2=14.33,P<0.01).结论:SKP2和P27表达是反映胰腺导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SKP2阳性表达或P27阴性表达者恶性度高、易发生转移及预后不良,且两者表达存在相互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余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尾叶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切除联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26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25例,右三肝切除4例,中肝叶切除3例;所有患者同时附加全尾叶切除手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根治性切除率为72.4 %(42/58)。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 %和36.2 %。有3例现已无瘤存活6年。结论:肿瘤切除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电击碎石处理胆道残余结石的实施方法。方法:采用简易电击碎石经纤维胆道镜处理16例胆道残余结石。结果:16例病人的胆道残余结石无碎石成功,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纤维胆道镜电击碎石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研究50例原发性乳腺癌微血管定量及其意义。发现组织学分级Ⅰ级乳腺癌微血管定量明显低于Ⅱ级或Ⅲ级,癌胚抗原阴性乳腺癌微血管定量明显低于癌胚抗原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微血管定量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乳腺癌;微血管定量与乳腺癌雌二醇受体(ER)、黄体酮受体(PgR)状态及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提示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与其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高微血管定量乳腺癌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与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NP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电泳迁移率移动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及ELISA法检测血液IL-2、IL-6、 IL-10、TNF-α及ICAM-1含量。结果 ANP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在1h、3h、5h及 7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31.4±5.7)μmol/L比(8.3±2.4)μmol/L、(39.4±6.4)μmol/L比 (10.7±2.6)μmol/L、(33.8±6.0)μmol/L比(11.5±2.7)μmol/L、(25.7±4.9)μmol/L比(9.4± 2.6)μmol/L](P<0.01);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在1 h、3 h、5 h及7 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6.4±1.2)μmol/L比(11.4±1.8)μmol/L、(5.9±1.6)μmoL/L比(12.5±2.2)μmol/L、 (6.8±1.4)μmol/L比(11.7±1.9)μmol/L、(7.0±0.9)μmol/L比(10.8±1.7)μmol/L](P< 0.01);血液中IL-2、IL-6、IL-10、TNF-α及ICAM-1在1 h、3 h、5 h及7 h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且NF-κB活性变化与血液中IL-2、IL-6、IL-10、TNF-α及ICAM-1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显著升高,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启动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