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伤后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 (GCS计分≤ 8分 )6 0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 30例和亚低温组 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于伤后 8h内开始加用物理自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 ,常规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在伤后第 2天体温为 (34.0 8± 1.0 8)℃ ,第 2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3.86± 0 .4 8) k Pa和 (2 .0 8± 0 .4 0 ) k Pa,出现严重并发症 10例 ,1~ 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预后良好 2 2例 ,预后不良 8例。常规治疗组在伤后第 2天体温为 (38.8± 1.5 0 )℃ ,第 2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 (4.2 5± 0 .5 2 ) k Pa和 (2 .6 5±0 .4 9) k Pa,严重并发症 2 4例 ,GOS评分预后良好 13例 ,预后不良 17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均 P <0 .0 5 )。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I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 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特急性 (伤后 3h内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救治体会。方法 将近 9年来收治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78例作临床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 66例 ,死亡 1 8例 (2 7.2 7% )。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lasgowoutcomescaleo ,GOS)恢复良好 37例 ,预后不良 2 9例 ,其中脑疝早期 7例均手术治疗 ,恢复良好 6例 ,预后不良 1例。脑疝中期 2 9例均手术治疗 ,恢复良好 2 2例 ,预后不良 7例。脑疝晚期 42例中手术 30例 ,恢复良好 9例 ,预后不良 2 1例 ,非手术 1 2例全部死亡。结论 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脑疝早期及中期及时手术效果良好 ,脑疝晚期手术效果不佳 ,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 ,及时手术及术后包括亚低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吸毒后外伤性颅内血肿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毒后致外伤性颅内血肿国内少有报道。现报告经治的2例。例1:男,28岁,吸毒后驾摩托车致头外伤昏迷2小时,醒后1小时入院。检查:神清,语言正确,GCS计分14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入院后渐昏迷,GCS计分8分,左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右侧锥体束征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特急性(伤后3h内)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救治体会。方法将近9年来收治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78例作临床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6例,死亡18例(27.27%)。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iasgow outcome scaleo,GOS)恢复良好37例,预后不良29例,其中脑疝早期7例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6例,预后不良1例。脑疝中期29例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22例,预后不良7例。脑疝晚期42例中手术30例,恢复良好9例.预后不良21例,非手术12例全部死亡。结论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脑疝早期及中期及时手术效果良好.脑疝晚期手术效果不佳,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及时手术及术后包括亚低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志繁 《广东医学》2002,23(2):191-192
目的:探讨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锥颅置引流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49例作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锥颅治疗组患者意识恢复平均3.1d,血肿消失平均3.2d,死亡9例,远期疗效:恢复良好率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赣州的灵山庙和会昌的赖公庙在宋代至明初,都是由地方大族控制的神明,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赣南地域社会进一步"正统化",都转变为了带有"公共"性质的神明。灵山庙和赖公庙等神庙的角色转变,表明宋至明代,除了"宗法伦理庶民化"所带来的宗族组织的出现外,还伴随着地方神明逐渐褪去大家族色彩,演变为官方认可的地方神的过程。随着地方神明的转变,宋代赣南基层社会的控制模式,已经由"大族+神庙"模式转变为"宗族+祠庙"的模式。原来很重要的地方神明逐渐摆脱大家族的控制,成为官方认可的地方公共保护神。从家族神到地方神的这一转变历程,给赣南社会留下了深刻痕迹。在赣南的广大乡村地区,宗族组织几乎消灭了大型神庙,几乎所有的神庙都化身为依附于宗族的小庙;而在官方控制比较严的城厢,几乎所有神庙已经公共化,成为地方公众认可的保护神明。我们或可把这个过程称之为神明的"公共化",以和华生所提出的神明的"标准化"相呼应,作为理解宋明以来地方社会转变过程的一个可资借鉴的分析性概念。  相似文献   
8.
我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共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恢复良好者15例,占41.7%;生活可以自理者8例,占22.2%;重残者5例,占13.9%;植物生存者3例,占8.3%;死者5例,占13.9%。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控制性脑室外引流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合并有脑室内出血者,兼有颅内压监测,判定病情发展,引出积血和血性脑脊液而发挥诊断及治疗作用。从1993年10月一1998年1月,我科应用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术后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及简易测量颅内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5例,取得较好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