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高剂量(450 mg)氯吡格雷和常规剂量(300 mg)氯吡格雷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6例拟行PCI患抽签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103例,术前分别给予450 mg、300 mg氯吡格雷预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30 d、6个月对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记录。结果高剂量组CD63、CD62 P、TSP各为(4.13±1.34)%、(8.22±3.46)%、(2.54±0.34)%与常规剂量组(5.32±2.31)%、(10.52±4.11)%、(2.90±0.54)%比较为低(P0.05);两组MAADP及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上升(P0.05),组间比较用药后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30 d、6月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1.9%低于常规剂量组3.9%、8.7%,但无显著差异(P0.05),总发生率高剂量组30 d、6月后分别为13.6%、22.3%,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32.0%、58.3%,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450 mg高负荷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常规300 mg剂量,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脑钠肽测定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测定脑钠肽对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心力衰竭组420例及对照组100例,利用微粒酶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法测定血浆脑钠肽,并且行心脏B超检查、测定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及行心功能分级,对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为(837.5±19)7ng/L;对照组脑钠肽(57±19)ng/L。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的BNP、LVEF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心力衰竭组中不同级别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微粒酶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法快速检测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10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1%,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4%、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LVEF的影响。方法将实行PCI的3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对照组,负荷剂量组(n=20)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术后每晚睡前10mg维持;对照组(n=15)只是术后每晚睡前10mg雏持。所有患者术后i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LVEF变化。结果负荷剂量组术后1个月LVEF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提高ACS患者的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综合指数(MP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及血压正常体检者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左心功能和结构检测,并进行了MPI测定,对测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形态结构、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心肌综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I能够敏感、综合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黄宇翔 《当代医学》2014,(22):111-112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acute myocardia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广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2)。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全部患者随访1年,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性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心性事件总发生率为77.3%,观察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存数人数和1年后存活人数均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后,倍他乐克和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心肌梗塞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1%,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5.6%。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方面,观察组中LVADD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脂方面,观察组中TC和LDL-C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肌梗塞后患者具有较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文献综述及数据汇总,分析非药物干预下大鼠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x)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21年5月,搜集大鼠左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强化组在术前30 min内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 mg,以后20 mg/d,连服7d,之后10 mg/d维持.对照组在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仅术后以10 mg/d瑞舒伐他汀钙维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脉即刻血流、血肌钙蛋白I(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氮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NT-proBNP)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情况.结果 强化组中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8.9%和17.8%,低于对照组的15%和27.5%,CK-MB122.9±15 u/L、TNI3.81±1.8、NT-proBNP 2645 ±534 pg/L、hs-CRP 4.31±1.3均低于对照组的155.8±21 u/L、4.73±2.2、3534±656、5.30±1.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房内径和室间膈厚度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钙可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术后即刻血流,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