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84例不同烧伤病人分成给药组和不给药组。给药组予以皮下注射rhGH,其他治疗与不给药组相同,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测定严重烧伤病人24h尿尿素氮(UUN)排出量。结果 应用rhGH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严重烧伤病人24hUUN排出量明显减少。结论 rhGH能促进烧伤病人蛋白质合成,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而积深度烧伤后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疗效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2-2008年17年间收治的10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混合嵌植组52例、微粒皮组49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体供皮面积、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自体供皮总面积,以及术后残余创面情况、大关节功能状况等. 结果 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的首次自体供皮面积分别为(3.25±0.48)%、(3.01±0.21)%TBSA,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分别为(30.4±3.6)%、(41.4±1.3)%TBSA,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9.9±1.9)%、(87.5±6.8)%,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3.9±1.4)倍,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2.0±1.5)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自体供皮总面积分别为(14.2±1.9)%、(14.0±2.1)%TBS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残余创面超过0.5%TBSA者分别有23例占44.2%、37例占75.5%;混合嵌植组大关节功能状况较好者34例占65.4%,微粒皮组18例占36.7%. 结论 微粒皮移植法自体皮扩展倍数明显大于混合嵌植法,能更充分利用有限皮源;混合嵌植法创而愈合质量和大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微粒皮移植法.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证实创伤后IgE产生增加与脓毒症有关,为此推测创伤病人IL-4活性可能增强。IL-4活性增强可能是内源性抗炎细胞因子被激活的缘故。本研究旨在确定创伤病人血中是否能测得IL-4以及其活性是否与临床病情、并发症及其结果有关。本组100例创伤监护病房病人,其中骨折67例,头部损伤59例,腹部损伤55例。97例受检IL-4病人中87例可测到,IL-4值小于零视作未能测到。入  相似文献   
4.
应用EGF于人的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供皮区创面,观察其出现上皮组织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用EGF的浅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供皮区创面比对照创面早愈合3d左右(P<0.05),而用EGF的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创面愈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84例不同程度烧伤病人分成给药组和不给药组.给药组予以皮下注射rhGH,其他治疗与不给药组相同.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测定严重烧伤病人24h尿尿素氮(UUN)排出量.结果应用rhGH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严重烧伤病人24hUUN排出量明显减少.结论rhGH能促进烧伤病人蛋白质合成,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1998~2000年954株烧伤感染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烧伤创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检出的954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检出率为2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9.5%;以后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8%、4.1%和2.6%: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脑菌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显著增加;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它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创面覆盖物--丝素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丝素膜的物理及生物学性能,并且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①实验室检测:应用各种先进仪器分别测定丝素膜及断层猪皮的含水率、断裂强度、柔韧性、透水性、创面粘合力等物理及生物学特性指标。②临床观察:于同一个体选深度相似的两块创面分别应用丝素膜及1%SD-Ag冷霜,然后对比观察两块创面的变化。结果该膜具有与断层猪皮相近的物理及生物学特性。无毒,无刺激性及抗原性。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并能与创面产生良好的初期粘合。由于其完全透明,故可直接观察到膜下创面的变化,有助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结果该膜具有良好的保护创面作用,其应用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3~5天。结论该膜是较为理想的创面覆盖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改善植皮区外观和功能,并同时减轻供皮区瘢痕增生.方法:应用自制的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薄的刃厚自体皮复合移植应用于2例切削痂后的烧伤创面.结果:未发现对复合移植物的排异反应.创面愈合后,大体观察发现移植网状自体皮的网状形式已变得不明显,自体小皮片的轮廓基本消失,均反应了愈合过程的特殊性.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复合移植区基底膜清晰、连续且完整等.与对照部位相比,复合移植区瘢痕增生减轻,未见明显挛缩,皮肤弹性较好.结论: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观察期(3~4个月)内,较薄的刃厚自体皮与无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后外观和功能等同或优于单纯刃厚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患者在休克期常发生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不同时间段所发生电解质的变化与休克复苏液的成分有关。对1996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的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休克期不同时间段的电解质变化,发现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血清电解质在休克复苏8h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休克复苏液中晶体液的含量有一定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选用清洁级SD及Wistar大鼠。根据2个品系大鼠组织相容性测定结果,以雄性SD大鼠为受体,雌性Wistar大鼠为供体。于SD大鼠背部造成10%~15%体表面积的三度烧伤创面,伤后3d切痂并行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后3d异体皮移植成活后,在其上开窗并嵌植自体小皮片,以后分别于切痂及异体皮移植术后4、7、14、21、28d(即混合移植术后1、4、11、18、25d)给创面换药,肉眼观察创面情况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烧伤创面最终完全为自体皮所覆盖,组织学观察与肉眼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