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876篇
预防医学   368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431篇
  5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综合的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治疗的应用研究段计进行论证。方法音乐心理学是周用桓辩院模式的理论基础。“税书”是医疗、教育、工疗和娱疗的新四结合治疗的灵魂。结果音乐心理行为治疗促进了病房秩序,方便了譬疗工作的开展井有益于精神康复,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强化了正常行为。结论音乐心理行为治疗是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可帮助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正常社会生活和唤醒他们潜在的正常精神功能。  相似文献   
3.
阴茎异常勃起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阴茎异常勃起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活性药物所致8例,白血病所致2例,会阴外伤所致1例,原因不明3例。给予海绵体血气分析、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作海绵体穿刺减压及分流手术等治疗。结果:13例为低流量型异常勃起,1例为高流量型异常勃起,治疗后异常勃起均缓解。随访3~46个月,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海绵体纤维化或勃起功能障碍。结论:海绵体血气分析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有助于阴茎异常勃起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低流量型异常勃起,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避免术后海绵体纤维化、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钨矿井下凿岩作业局部振动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亚热带钨矿井下凿岩工的局部振动危害进行了调查,发现接振组主诉申枴8例,占10.96%,用5℃冷水诱发试验检出振动性白指3例,占4.11%;发展为振动性白指的工龄为3~7年;接振组主诉头痛、手麻、手冷,手多汗等症状,和手部触觉嵴试验以及听力测定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在亚热带从事局部振动作业人员,也可发生振动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ta-1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mRNA与蛋白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结果:①Mta-1mRNA与蛋白在BTCC中高度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73.8%,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经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Mta-1蛋白与Mta-1mR-NA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为0.945,P=0.000;CD34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与Mta-1mRNA与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683,P=0.000。结论:①Mta-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Mta-1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白簕叶总皂苷.方法:以白簕叶总皂苷产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出最适型号树脂,再对上样pH值、动态吸附流速、最佳上样量、洗脱剂浓度等纯化工艺条件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白簕叶总皂苷的最优条件为: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液pH值为5~6,吸附流速为1.0 mL/min,吸附液用量与树脂体积比为4∶ 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与树脂体积比为4∶ 1,解吸流速为2.0 mL/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及时了解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指导合理的营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屏南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城镇为39.08%,农村29.58%;男生31.29%,女生37.36%;小学生27.99%,中学生40.68%。学生肥胖率城镇3.20%,农村0.76%;男生2.36%,女生1.60%;小学生2.71%,中学生1.25%。结论中小学生存在较重的营养不良状况,提示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DNA 蛋白质交联 (DPC)在监测砷中毒遗传损伤及皮肤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砷接触者进行分组 ,并采用12 5Ⅰ 后标记法测定其DNA 蛋白质交联状况。结果 :燃煤砷接触可增加人体DNA 蛋白质交联的发生率 ,其发生早于皮肤损害 ,与对照、病区非病人及一般病变组比较 ,皮肤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该指标的增高与尿砷、发砷值密切相关 ;吸烟及燃煤年限可对其产生影响 ,年龄分层中以 4 0岁以上者DPC形成最为突出 ,男性的DPC形成高于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hronic adreno-cotical hypofunction)分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发者又称阿狄森病(Addison’s disease)。肾上腺结核较为少见,为引起阿狄森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多为双侧发病。单侧病变多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极易与肾上腺肿瘤混淆[1,2]。近年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