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病人90例,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PCIA组和PCEA组术后立即使用自控镇痛(PCA)泵.对照组则不用任何药物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1、4、8、24、48h各时间段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和镇静评分并同时观察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拔尿管后排尿情况、子宫复旧情况及产后出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同一时间段PCIA组与PCEA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出血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PCIA组明显低于PCEA组(P〈0.05);呼吸循环抑制PCEA组多于PCI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IA组与PCEA组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PCIA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低.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镇痛质量优于PCEA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124例绝经后取环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1次/12h、共3天,第4天术前禁食6h,行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取环;对照组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后常规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2ml,观察两组宫颈软化、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率82.26%,手术时间〈5min者占77.42%,出血量(2.0±0.7)ml,一次性取环成功率100%。对照组:宫颈软化率9.68%,手术时间〈5min者占17.74%,出血量(3.6±0.9)ml,一次性取环成功率85.4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选择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年轻患者 1 0 0例 ,随机分为 3组 ,试验 1组 33例 ,术后 1周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1 2 5mg,每日 1次疗程 6个月 ;试验 2组 34例 ,术后 1周口服丹那唑2 0 0mg ,每日 3次 ,疗程为 6个月 ;对照组 33例 ,术后不采用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 36个月。结果 :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 87 88%、82 35 %、45 45 % ,试验 1组与试验 2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 ;妊娠率与复发率两试验组间无差异(P >0 0 5) ,两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副反应中体重增加及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两项 ,试验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年轻患者行保守性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或丹那唑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与妊娠率 ,降低复发率 ,米非司酮与丹那唑疗效近似 ,但前者副作用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 2 0 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围手术期用药组 ) 10 4例 ,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 ,于手术开始前 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 ,术中冲洗宫腔及切口 ,腹腔留置抗生素 ;对照组 (传统术后用药组 ) 96例 ,术后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全身用药 5~ 7d。结果 :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子宫体炎 ,伤口感染率由 15 6 0 %降至 2 88% ,术后致病率由 2 1 88%降至 2 88%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感染效果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5.
联合用药在无痛性人工流产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在无痛性人工流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减轻孕妇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方法:100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前静脉推注地西泮,行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封闭。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直接行人工流产术。结果:治疗组孕妇疼痛反应、宫颈扩张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西泮、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中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能否被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替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以来,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的患者共62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结果: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相符合者41例,不符合者21例。LEEP术后,因发现早期浸润癌及原位癌行全子宫切除者7例,其余55例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41例)在LEEP术后密切随访,保留了生育功能,在术后随访的6个月中,无1例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结论:LEEP对CIN的诊断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它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取代。同时,LEEP对CIN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作为治疗宫颈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出血及创面愈合仍是LEEP术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我科在LEEP术后应用康复新液对创面进行湿敷处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常规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出率及阴道镜图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0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44例CIN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现CIN44例,占14.66%;CIN的异常图像为宫颈湿疣、醋白上皮、二联征、三联征,共占93.19%,不满意征象3例,占6.81%;阴道镜检查CIN,阳性预测值为75.86%、敏感性为93.62%、特异性为94.47%。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初次阴道镜检查可疑时应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后对患者生育的影响。方法分析了2005-09-2008-03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40例患者的受孕能力及产科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未避孕的19例,11例受孕,总受孕率57.9%;除2例分别发生早期流产和早产外,未见其他明显产科异常现象;新生儿除1例早产儿外Apgar评分均高于8分,平均体重3.417 g。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受孕及母体和胎儿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围手术期用药组)104例,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于手术开始前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及切口,腹腔留置抗生素;对照组(传统术后用药组)96例,术后头孢噻肟钠+甲硝唑全身用药5~7d。结果: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子宫体炎,伤口感染率由15.60%降至2.88%,术后致病率由21.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