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鼓室颞骨切片与CT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l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4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6mm、15.94mm和21.81mm。结论: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外观无异常的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5例(30侧),以眦耳线为基线,用高分辨率CT扫描,获得间隔为1.00 mm,厚度为1.0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1.00 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结果颞骨横断CT扫描,有18~22个层面,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10层(右侧)和第11层(左侧),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0.92 mm和左侧0.90 mm,龛深平均为右侧1.89 mm和左侧2.04 mm,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2.10 mm和左侧2.39 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受扫描层面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很难准确、清晰地观察颞骨内的细微结构,而应用薄层断面与高分辨率CT图像相结合,可精确辨认耳内各微小结构.目的:实验拟解决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对后鼓室及其邻近结构的定位方法,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变化提供解削学佐证.设计、时间及地点: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对照观察,实验于2004-07/2007-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研究室和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完成.材料:外观无异常的经10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颅脑标本15例(30侧),由南昌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GE Hi-speed Nx/i Sys CT设备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供.方法:以眦耳线为基线,获得M隔为1.00mm,厚度为1.0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 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主要观察指标:标本切片与高分辨率CT图像对照,逐一辨识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4-0.05)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0.14)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24±0.15)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3±1.24)mm、(15.87±1.14)mm和(21.84±2.43)mm.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结合耳颞区薄层断面标本可对后鼓室内的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等结构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4.
缓释型抗肿瘤药瘤内注射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实体肿瘤组织的生理障碍和其所在脏器与人体内环境之间的生理屏障,全身系统化疗的治疗效果较差。将缓释型抗肿瘤药直接注射在实体肿瘤内,有可能克服这些障碍而达到选择性的大剂量治疗的目的,符合现代肿瘤学的用药方法,在实体肿瘤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德国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125例,其中输尿管中上段结石83例(66.4%),肾结石42例(33.6%),钬激光功率8—12w。结果一次性进镜成功率83.2%(104/125),手术成功率96.0%(120/125),住院时间4.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输尿管软镜成本约合每例4000元。结论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成本相对较低,风险小,患者恢复快,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猪尾导管(双“J”管)行输尿管内引流术,克取了传统的外引流术后易发感染、狭窄及住院期长的缺点。随访51例病人,50例获满意疗效。实践证明本术式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益经汤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广文  张明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05-106
益经汤系清代名医傅山先生所创,主治肾气本虚,心肝脾气郁,肾水不能化生经血所致的闭经。笔者运用此方在临床上治疗各型继发性闭经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年龄17~38岁,平均28岁;病程1~2个月。其中10例有产后大出血史,15例有人工流产史,5例无明显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的异同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31例AHCM及35例冠心病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电图观测指标:R波振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导联呈巨大倒置T波、ST段水平型压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观测指标:R波振幅增高、左胸导联呈巨大倒置T波、ST段水平型压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可根据心电图改变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纠广文  董秋梅 《河北中医》2011,33(11):1649-165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而转为慢性,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以下腹坠胀隐痛、腰骶部瘦痛、月经不调、白带量多和月经期后、劳累后、受凉后加重为主要表现,如果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肿块。现代医学多采用消炎止痛对症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