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率的原因,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26例患者34颗外伤后脱位的年轻恒牙常规处理后复位固定,随访观察。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34颗外伤脱位牙再植良好26颗,较好5颗,失败3颗,再植成功率为91.18%。结论:离体时间短、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活性、良好固定和调牙合、必要时行根管治疗,是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抗原提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30例原发舌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AP-1和Tapas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正常黏膜角化上皮细胞及舌鳞癌细胞系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标本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显著下降,并且其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亦呈明显降低。结论:舌鳞癌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处理,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基因芯片分析干扰素γ处理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处理CAL27细胞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明显加快,肿瘤生长72、96h后,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PIK3C2A的表达提高2.5倍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干扰素γ处理细胞后,AKT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干扰素γ处理舌鳞癌细胞后能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激活AKT信号通路,其不适用直接对舌鳞癌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体外癌变不同阶段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方法:以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为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分离和分析不同阶段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质点,采用LC-MS/MS质谱分析系统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将已知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类。结果: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得到差异蛋白质点54个,采用LC-MS/MS质谱鉴定后,共得到候选差异蛋白质45个。根据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分类,按细胞组成分布最多的差异蛋白质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按分子功能分布最多的是磷酸酶活性、催化活性、结构分子功能和钙离子结合功能,按生物过程分布最多的是代谢过程、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黏附与运动。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中的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能够很好分离和鉴定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中不同阶段细胞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建立兔颞下颌关节囊内黏连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手术暴露16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9.5mm向前牵引至40mm,达1.20N的牵引力,并将其固定于眶骨上制备的小孔中。术后分期进行MRI和内镜检查,确定有、无关节盘移位和黏连形成,随后处死动物取关节标本,以备光镜、电镜研究。结果:所有兔的下颌骨均不同程度地偏向对照侧,且伴有前牙的斜向磨耗。MRI证实,所有关节盘均出现了前移位,部分动物模型的实验侧关节上腔内有黏连带形成。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建立颞下颌关节囊内黏连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魏魁杰  徐欣  马跃 《口腔医学》2006,26(2):126-126
耳前区肿物通常为腮腺肿瘤,颞下颌关节囊肿(ganglioncys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临床上较为罕见。在病理类型上可分为腱鞘囊肿(ganglion cyst)和滑膜囊肿(synovial cyst)。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1例左颞下颌关节区腱鞘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左耳屏前无痛性肿物半年余于2003年2月14日就诊。3个月前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摄曲面断层和颞下颌关节许勒式位片示:双侧下颌骨髁状突未见异常。患者否认外伤史,无听力障碍,无弹响杂音等关节自觉症状。口腔科检查:左颧弓下耳屏前触及一2.0 cm×2.0 cm大小肿块,质地偏硬,…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恰当的牙移植方法。方法搜集近8年来26例26颗自体牙移植病例,术后1年和5年两次随访观察,从牙根发育情况、牙髓治疗时机、牙根吸收情况及牙齿的稳固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年后观察,满意23例(88.46%),较满意3例(11.54%),无不满意病例。5年后随访21例,5例失访,满意14例(66.67%),稍满意5例(23.81%),不满意2例(9.52%)。结论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能快速矫正个别牙错位及修复一些缺失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芬必得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评价氯诺昔康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月期间,选择62例进行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氯诺昔康组和芬必得组,分别口服氯诺昔康片剂8mg,每天2次;芬必得片剂300mg,每天2次,连用3d。采用疼痛缓解程度记分法,对2种药物的镇痛效果进行记录,并进行组间t检验,比较2种药物的镇痛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2、24、72h各时间点进行组间t检验,t值分别为0.78、1.73、0.94,P>0.05,2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12h各时间点进行组间t检验,t值分别为2.87、3.12、2.54,P<0.05,2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缓解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疼痛方面,氯诺昔康较芬必得镇痛效果更为明显,但可引起轻度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口腔黏膜上皮永生化细胞系(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 cell line,HIOEC)及经过苯丙芘[benzo(a)pyrene,B(a)P]诱导产生鳞状细胞癌细胞(HB)而形成的口腔鳞癌体外癌变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分析(LC-MS/MS)筛选和鉴定出差异蛋白质CB。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和3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中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与永生化HIOEC相比,HB和CAL27细胞中CB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HB、Tca8113、TSCC、CAL27和OSC细胞中C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0例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升高(P〈0.01)。CB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B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在口腔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分别测定163例口腔鳞癌患者和16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癌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和甲胎蛋白(AFP)的含量;采用SVM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以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评价SVM模型在口腔鳞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据肿瘤标志物的不同组合,经过SVM建模、训练和验证,筛选出以CA211、CA199、TPA、CA724和NSE这5个肿瘤标志物组合为最佳的SVM模型用于口腔鳞癌诊断.其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54%、93.13%、84.05%和92.57%.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5个最佳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结合SVM模型,对口腔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