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K/GCV治疗组,CD/5-Fc治疗组,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GCV CD/5-Fc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各组体积数增加(P<0.05),治疗组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q值=1.675>1.15,即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2.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创伤,其并发症是烧伤病情复杂变化的主要原因。烧伤使患者皮肤屏障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休克和感染是烧伤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早期封闭创面在烧伤治疗中无可替代,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对臭氧治疗烧伤创面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更好的对临床烧伤创面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氮平治疗,观察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患者治疗2周末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偏执及妄想观念、幻觉、行为紊乱、日夜节律紊乱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1);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高血糖、嗜睡、窦性心动过速、口干、便秘、步态异常等。结论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较帕罗西汀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米氮平组显效率为74.4%、总有效率为92.3%,帕罗西汀组分别为71.8%、94.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7、0.21,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米氮平较帕罗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增加患者早期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T细胞作为一种炎性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斑块的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T细胞表面潜在的抗原抗体所激活的信号通路,使不同的T细胞亚群具有促炎或抗炎的特性。激活的T细胞与血管壁周围其他细胞存在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存在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魏冬  刘蕴霞  席永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51-1651,1759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和米氮平组显效率分别82.35%和76.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少于米氮平.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7.
8.
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是指发生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此病病因尚未明确,多见于中老年,故有"五十肩"之称.其病理变化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致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活动的退行性病变.早期以局部疼痛为主,然后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甚至肌肉萎缩无力.有自愈趋势,但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挥发油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相关参数。 方法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收率,以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艾叶挥发油样品的化学成分。 结果 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的收率分别为0.86%、2.11%和2.08%。从3种挥发油中鉴定了共61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以小分子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以长链酯类化合物为主;石油醚提取法则得到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 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相差较大,工业化生产时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生活地域相同、生活水平相当的457名壮汉族健康中老年人的CH、TG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在性别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TG无性别差异,生活在相同地域及生活水平相当的民族CH、TG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