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细菌药敏试验的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国大中型医院细菌药敏试验(AST)状况,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方法:定期向全国各参加评价实验室发放冻干标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可疑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对回报结果给予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00年全国489个细菌室对常见耐药菌的检测正确率分别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63%(ESBLs);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4%;苯唑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48%;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7%;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95%;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正确率35%。结论:通过细菌药敏试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反映出我国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水平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振祥  沈坤堂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775-776,779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世纪初的HaIted根治术 ,2 0世纪 5 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 ,6 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 ,近年来的保乳手术[1] 。不同年代外科治疗乳腺癌的术式 ,主要反映了当时对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理解程度和各种治疗的进展情况[2 ] 。1 Halted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ted和Meyer首倡了乳腺癌根治术[3] ,并认为乳腺癌原发病灶经过淋巴引流扩散到具有“屏障功能”的区域淋巴结 ,并经此向全身扩散 ,故提出这种术式的切除范围应包括 :患侧的全部乳腺组织、覆盖组织的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  相似文献   
3.
目前,化疗已成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但其对消化道及外周血白细胞的不良刺激已被公认,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尤其肠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更为明显.我们经过临床观察,自拟歧黄消瘤饮配合化疗治疗大肠肿瘤49例,并与单纯应用化疗的30例作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陈某,女,43岁。因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1h后入当地医院,给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肌梗塞,予以溶栓、镇痛、镇静、吸氧治疗,抢救24h后病情不见好转,急转我院。查体:T37.8℃,P110次/min,R25次/min,BP85/60mmHg。中年女性,神志恍惚,重病容。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稍胀,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压痛、反跳痛,以脐周为著,未及包块,肝脾不大,叩鼓,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5.
激素源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激素原理上消化道穿孔20例,女11例,男9例.年龄18~62岁.8例有明确的上消化道溃疡病史.激素用药途径:静脉10例,局部用药4例,口服6例.用药种类:12例单一用药,8例混合用药.用药总量:(以地塞米松计)13.6~45mg,平均32mg.用药至穿孔时间3~31d,平均16d.临床表现:腹膜刺激征15例,气腹12例,17例白细胞升高.20例均行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3例,胃穿孔7例.行修补术14例,胃大部切除6例.  相似文献   
6.
作者复习了1981~199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3例结肠癌病人,发现以不全梗阻入院治疗的36例(18.65%)。本文重点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并对治疗及如何提高疗效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3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 临床分离的651株革兰阳性球菌,经革兰染色、触酶试验、VITEK2鉴定后,对试管法、玻片法、乳胶血凝法(slidexstaph-kit),鉴定葡萄球菌3种实验方法进行评价.3种实验方法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进行重复试验.用VITEK2作为“金标准”,比较其他3种凝固酶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试管法1株菌鉴定假阳性;玻片法有8株菌鉴定假阳性,乳胶血凝法有株4假阳性.结论 试管法敏感度和特异性最好,其次是乳胶血凝法,玻片法的假阳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反向线性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 assay,RLB)技术建立检测embB基因突变筛查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株(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方法。方法: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30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分别用测序及反向线性点杂交方法检测embB基因突变位点,并用比例法药敏试验作为表型检测对照方法,测序作为基因型检测对照方法,对RLB方法筛查耐多药株进行评价。结果:经表型药敏检测耐多药株占57.9%,非耐多药株占25.2%,全敏感株占16.9%。经测序检测94株发生embB Met306突变,其中89.4%(84/94)的突变发生在耐多药株1,0.6%为非耐多药株。Met306突变率在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耐药组46.9%与乙胺丁醇敏感组47.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而突变率在耐多药组为48.3%与非耐多药组13.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1)。用反向线性点杂交检测embB基因突变位点与测序法相比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9.0%,二者一致率达98.3%。用反向线性点杂交检测耐多药株与表型检测方法相比敏感度为48.3%,特异度为88.2%,二者一致率为60.4%。结论:反向线性点杂交方法检测em-bB基因突变可在常规检测中替代测序法快速筛查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纸片中舒巴坦量对药敏结果 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2:1)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1)3组药对临床分离的534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值;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75/30μg和75/75μg 3种纸片对此534株菌的抑菌环直径;分析MIC结果 之间、纸片扩散法之间,以及2种药敏方法 之间的结果 是否有差异.结果 经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2:1)和(1:1)MIC_(50)分别为:32、16、16μg/ml,MIC_(90)分别为≥256,128,64μg/ml,Wilcoxon秩和检验两种药量配比MIC结果 无统计学差异(Z=-0.248,P=0.804);头孢哌酮-舒巴坦75/30μg药敏纸片(75/30纸片)检测的敏感率(S%)、耐药率(R%)和中介率(I%)分别为55.3%、24.5%和20.2%,与琼脂稀释法结果 相似.头孢哌酮-舒巴坦75/75μg(75/75纸片)敏感率、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72.5%、12.4%和15.1%,比75/30纸片检测的总敏感率高17.2%,对75/30纸片及75/75纸片测所有菌株的2组抑菌环直径进行配对t检验(t=21.613,P<0.01),但这种差异只来自于CISI规定检测出的产ESBL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和未经ESBL检测的其他肠杆菌科菌株;而对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ESBL阴性菌株的敏感率或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2:1)和(1:1)琼脂稀释法药敏结果 及75/30μg纸片法药敏结果 无差异.当使用75/75μg药敏纸片报告产ESBL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和其他肠杆菌科菌株的药敏结果 时,应注明舒巴坦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 1992年 7月~ 1999年 6月间收治的 1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结果  10例中术前明确诊断 4例。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证实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9例 ,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 1例。行肠切除术9例 ,单纯探查术 1例。治愈 6例 ,死亡 4例。结论 该病病因复杂 ,诊断困难 ,预后较差。只有提高认识 ,早期诊断 ,及时正确施治 ,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