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在传统治疗上常采用限钠、限水等,效果不理想,且易致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2.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为45%和15%,双环醇组在改善ALT、ALP、GGT和肝纤维化积分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组血清GST—Px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病形成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肝活体组织学检查以分析形成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一、研究对象 1990年至今的门诊、住院145例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将日饮酒量超过40g(相当于50度白酒100ml)、连续5年以上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66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31例)和对症治疗组(35例),分析治疗前临床特点、临床治疗效果及EBV-DNA转阴时间等指标。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患者在退热、咽痛好转、EBV-DNA转阴、淋巴结肿大消退、转氨酶恢复正常等方面的时间均较对症治疗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病毒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发热、咽痛等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加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设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A)、白酒(B)、白酒加藏红花(C),白酒加CCl4(D),在D组基础上加用藏红花(E)对5组大鼠血清ALT和肝脏组织学病变进行比较。结果:藏红花能降低白酒和四氯化碳引起的ALT升高(P<0.05);B、C组及D、E组互比肝脏组织学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利超  马安林 《北京医学》2010,32(12):969-971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肝损伤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住院患者共1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有肝损伤,其中4例以黄疸升高为主,6例以转氨酶升高为主,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常伴有严重肝损伤,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可升高,对于发热伴严重肝损害的病人,一定要完善血液系统检查,与重症肝炎鉴别。  相似文献   
7.
马安林 《北京医学》2006,28(6):357-358
肝门脉硬化(hepatic portal sclerosis,HPS)是由于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血管内径变窄、血流阻塞,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伴脾肿大、贫血而无肝硬化、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组综合征,也有人称之为非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非硬化性门脉高压或特发性门脉高压等[1].其诊断依据为:①肝功能检测正常;②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结构正常,肝回声均匀,脾脏明显增大,脾静脉、门静脉明显增宽;③内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④病理检查示以门脉区域的纤维化和门静脉硬化为特点.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男 ,45岁。因突发持续性上腹痛入院。 1周前于少量饮酒后诱发腹痛 ,向背部放射。当地医院化验谷丙转氨酶偏高 ,血淀粉酶明显升高 (具体不详 )。腹部 B超、CT检查 :肝胆胰未见异常。拟诊胰腺炎 ,给予输液、消炎治疗腹痛无缓解来院。查体 :BP2 0 /11k Pa。痛苦面容 ,皮肤粘膜无黄染 ,心肺无异常 ,左上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未及 ,腹部未触及包块 ,未闻及血管性杂音。既往有高血压史 ,最高达 2 8/ 17k Pa,入院后多次化验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肝功化验 :AL T116 U/ L~ 45 1U/ L (正常 <40 U/ L )、BIL (总胆…  相似文献   
9.
肝淀粉样变性合并胆汗淤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正>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及2013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分别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的2009版及2013版。近2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资料进一步积累。为将最新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循证医学证据提供给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