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蒋贝兰  沙杭  马劲夫  周银苹 《疑难病杂志》2013,(8):649-649,F0003
<正>患者,男,77岁。因间断乏力10余年,加重伴食欲减退1个月于2012年10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乏力,多家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近1个月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伴明显食欲减退,无咳嗽、咯血、胸闷等。查体:贫血貌,消瘦体型。背部查体右上肺触诊语颤减弱,叩诊略实,听诊呼吸音减低。癌胚抗原(CEA)5.1 ng/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胸腹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肺上叶软组织密度团块影,直径约10 cm,病变内部密度欠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7例老年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利奈唑胺组(29例)与万古霉素组(28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利奈唑胺组临床有效率75.9%,万古霉素组6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0.7%,用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4.2%。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与万古霉素相仿,但其不良反应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7岁。2012年7月在外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0.1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治疗。6个月后,患者自觉四肢无力,食欲缺乏,并伴有反酸、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等。2013年1月7日入我院消化科。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0年,冠心病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密集,是灾害多发国家之一。无论是自然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甚至包括目前各国日益重视的恐怖灾害等,无时无刻不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共造成69225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财产损失数万亿。尽管全国各阶层乃至全世界积极响应并参与了抢险救灾,但从“生命救援黄金时段”而言,还是未能在灾害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到达灾难现场施行救援。特别是作为医学救援体系来说,如何能在第一时间段及时、高效、正确地实施灾害响应,减少灾害伤亡人数,挽救广大人民群众的性命,是值得我们今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全氟异丁烯(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6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吸入PFIB染毒组(B组)、染毒前7 d气管内滴人携带IGF-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5载体(Ad5-IGF-1)干预组(C组)、空载腺病毒对照组(D组).使用小鼠动态吸入PFIB全身暴露染毒实验装置对小鼠进行染毒,观察各组小鼠的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血清及肺组织中IGF-1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Ⅰ型上皮细胞(AT Ⅰ)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的肺湿/干重(W/D)比值、含水量及BALF中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均<0.01);C组小鼠肺W/D比值、含水量及BALF中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较B组和D组显著下降(P均<0.01);B组、D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低于A组,而C组IGF-1含量明显高于A、B、D组(P均<0.01),B、C、D组肺组织匀浆中IGF-1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C组显著高于B组和D组(P均<0.01).光镜下观察C组小鼠肺组织内透明膜形成,弥漫性肺泡不张、水肿液积聚、红细胞渗出、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聚集等病变较B组和D组明显改善;C组AT Ⅰ超微结构可见微绒毛脱落、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致密、线粒体肿胀、双层膜结构破坏、基质空泡等改变也较B组和D组改善.结论 Ad5-IGF-1对小鼠PFIB吸入性ALI具有预防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肺W/D比值、含水量及BALF中蛋白含量,提高血清及肺组织中IGF-1的含量.保护AT Ⅰ是IGF-1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年幼到年长,灾害的影响对各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几乎没有差别,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灾害会怜悯年幼的孩子。因此,灾前制定预案时必需要考虑到灾害中儿童救援的特殊性。正如1999年5月发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龙卷风导致642人伤亡,其中122人(14%)在14岁以下^[1];1995年4月发生美国俄克拉荷马市Murrah大厦的爆炸导致168人死亡,其中19人(11.3%)是儿童,  相似文献   
8.
采用2×2析因实验设计,对缺碘(ID)及吸烟(SI)的20~40岁女性抗氧化功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发现ID和SI双因素协同作用可使全血GSH-Px活性(85.1±13.38u/min.pro)和红血球SOD活性(2199.4±174.02nu/mg.pro)减弱,血清LPO5.35±1.44nmol/ml)增高和甲状腺体积增大(P均<0.01);未见SI因素对甲状腺体积和ID因素对LPO含量及尿碘、甲状腺体积增大有影响.提示缺碘者吸烟可加重甲状腺肿大,缺碘还可加重甲状腺过氧化功能的损伤.在缺碘地区禁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期间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使用利奈唑胺(43例)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降低幅度、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分析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0.9%,发生在用药后(9.33±3.28)d,血小板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了(58.8±15.7)%;停用利奈唑胺后(6.44±6.39)d血小板开始上升,(8.83±2.32)d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利奈唑胺诱导老年人血小板减少为较为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血小板可自行恢复到用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CD16-、CD14+CD16+、CD14-CD16+三个亚群表达HLA-DR、CD14、CD16的异同,并分析CD14+CD16+单核细胞的特点。方法选取67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15例)、重症脓毒症(41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1例),收集临床资料,计算APACHE II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各亚群CD14、CD16、HLA-DR的表达。结果脓毒症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CD14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并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由轻到重而逐渐下降;各组中CD14+CD16+单核细胞相对高表达HLA-DR、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临床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结论①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降低;②CD14+CD16+单核细胞在脓毒症发病的免疫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