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I荧光示踪剂在小鼠骨髓细胞肝内移植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1’ 双十八烷 3,3,3’ ,3’ 四甲基吲哚羧花青 高氯酸盐 (DiI )是一种新的荧光物质。 1986年Honig等[1] 首次报道DiI可作为荧光示踪剂用于培养的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本研究发现 ,DiI可标记骨髓细胞。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 :供、受者均采用健康雄性BALB/C小白鼠 ,重 (2 0± 2 ) g ,共 2 4只 ,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分成 2组 ,供者组 16只 ,受者组 8只。2 .实验方法 :(1)DiI购于美国Sigma公司。用无水乙醇溶解DiI结晶颗粒 ,配成含 1mmol/LDiI的溶液 ,并用0 .2 μm滤过膜滤过 ,在室温下 ,密闭避光保…  相似文献   
2.
卵巢和胃粘液癌CK 7、CEA和CK 20单克隆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7(CK7)、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20(CD20)单克隆抗体在卵巢和胃粘液癌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各组癌进行3种单克隆抗体表达的检测。结果:二组间各种抗体染色有一定的重叠。8例(1*)来源于卵巢的粘液癌CK7均呈阳性表达“ ”-“ ”,CEA3/8不同程度表达,CK20 7/8阴性,经实验结果证实其中1*例应是原发于卵巢;18例胃来源的粘液癌CK7、CEA和CK20皆不同程度阳性。经t检验,CK7和CEA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CK20在两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一CK7、CEA和CK20不能有效鉴别来自胃和卵巢的粘液癌。CK7 CEA CK20联合是鉴别卵巢来源和胃来源粘液癌最有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是皮肤癣菌、酵母样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所致[1],由于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传染 ,在皮肤温暖、潮湿、多汗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患足癣后病人自感局部瘙痒难忍。此病难以治愈 ,易复发。采用碘酒涂擦患处 ,效果显著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用 2 %碘酒涂擦患处 ,每日 3次~ 4次 ,第 1次涂药后稍感患处疼痛 ,以后疼痛逐渐消失 ,涂药 2次~ 3次后即可止痒 ,3日~ 5日可治愈 ,患处有脱皮现象 ,经 12例病人临床试用效果较好 ,无 1例复发。2 优点  ①操作简单 ,病人易于掌握 ;②价格低廉 ,经济实用 ;③碘酒抗…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小白鼠肝脏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生孢子5×106个从尾静脉接种到A组(BALB/C)和B组(BALB/Cnu/nuSIC)小白鼠体内,然后按时间依次处死,取其肝脏,用病理组织学及电镜的方法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在感染早期,A组和B组变化十分相似,均表现为枯否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肉芽肿的形成。但随着感染的进一步发展,A组和B组变化十分悬殊。A组肉芽肿逐渐减少,几乎消失。B组肉芽肿继续增多,几乎占据整个肝脏。这是因为吞噬孢子的巨噬细胞能否真正杀死真菌,还要依赖于小白鼠的免疫状态,特别是细胞免疫,即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1例二院病理科陈嘉薇,韩桂萍鹤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游淑清子宫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子宫内罕见的良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文献上仅有2例子宫脂肪瘤(肿瘤为脂肪一种成分)的报告,子宫平滑肌脂肪瘤(包括平滑肌和脂肪2种成分)的病例还未见报道。我院...  相似文献   
6.
小白鼠肝马尔尼菲青霉菌肉芽肿的细胞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Grocott方法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小白鼠肝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小白鼠肝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主要形成肉芽肿性病变,肉芽肿主要由枯否细胞组成,说明正常免疫状态的BALBC鼠的枯否细胞在形成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引起民的肉芽肿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64排CT增强在肝癌边缘强化特征与病理表现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及其对P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3 μm厚组织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HapPar1、CD34、CD10免疫组化染色,重点观察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①不同分型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边缘CT征象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动脉期CT增强化CT平扫对边缘模糊的病灶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④肿瘤边缘出现血管者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管者;结论 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可较好反映PHCC边缘的CT强化方式及其血供情况,间接反映了病理学改变,对肿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乳腺乳头状肿瘤各型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在3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9例为中央型,20例为周围型,2例为不典型)和20例乳头状癌(其中13例为非浸润性,7例为浸润性)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各例CyclinD1的平均表达率为29.58%,20例乳头状癌各例CyclinD1的平均表达率为72.45%,统计学分析显示二者表达差异显著。结论:检测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对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宫颈恶性淋巴瘤罕见,属结外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我院曾收治3例,报道如下。例1,任某,60岁,绝经22年,阴道流血5个月。妇科检查宫颈肿物鸭卵大,表面凹凸不平,阴道上1/2处变硬,子宫超手拳大、硬、活动。行子宫全切术,见宫颈上1/2处有2×2.5×2cm3肿块,界不清、中等硬。病理诊断宫颈恶性淋巴瘤(小核裂)。例2,吴某,37岁,曾有接触性出血数月。妇科检查宫颈见1.0×0.5×1.0cm3大小息肉,行摘除术。病理诊断恶性淋巴瘤(小圆细胞)。例3,吴某,42岁,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下腹胀痛。妇科检查宫颈糜烂,宫体正常,双附件(…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中尤其是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需要大量快速输血时,常会遇到输血不畅或滴速太慢,从而影响抢救.现介绍一种简易加压输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