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死亡率之首。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8~10倍,每年有150万人新发中风病!虽经抢救有3/4的人存活,但大多留有残疾。中风的复发率在我国为2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地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死亡率之首。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8~10倍,每年有150万人新发中风病!虽经抢救有3/4的人存活,但大多留有残疾。中风的复发率在我国为2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地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上肢多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进行康复锻炼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多关节围刺治疗。结果:2组患者经治28 d后其上肢动度增加,关节疼痛度降低,手部水肿度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各项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上肢关节围刺治疗肩手综合征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调神通腑”针法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便秘患者114例分为“调神通腑”针法组(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相同基础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分别采用“调神通腑”针法与常规针刺进行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和随访时采用便秘证候评定标准评价便秘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为8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痊愈+显效)为78.95%,对照组为6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神通腑”针法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死亡率之首。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8~10倍,每年有150万人新发中风病!虽经抢救有3/4的人存活,但大多留有残疾。中风的复发率在我国为2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地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风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列亡率之首.  相似文献   
7.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死亡率之首。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8~10倍,每年有150万人新发中风病!虽经抢救有3/4的人存活,但大多留有残疾。中风的复发率在我国为2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地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死亡率之首。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8~10倍,每年有150万人新发中风病!虽经抢救有3/4的人存活,但大多留有残疾。中风的复发率在我国为2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地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风、心脏病、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中风者达500万人,许多国家的中风病死率居人口死亡率之首。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8~10倍,每年有150万人新发中风病!虽经抢救有3/4的人存活,但大多留有残疾。中风的复发率在我国为2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地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在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不使用任何方法预防医院感染,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针刺关元、足三里,加灸,每日1次,连续10天。观察各组医院感染率及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率。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0%,对照组为2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异常率、白细胞异常率、中性粒细胞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可有效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对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