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3月该院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 = 46)行ESD,对照组(n = 46)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1、2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外科手术相比,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ESD,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习的内科实习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案导学组,各30名。对照组实习生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病案导学组实习生采取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课堂教学质量评分。结果病案导学组病案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案导学组临床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归纳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案导学组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合并高风险性腺瘤患者内镜下手术时机。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内镜下手术的结直肠癌合并高风险性腺瘤患者共计125例,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组64例和B组61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完成术前检查,符合手术指征后,择期进行外科结直肠癌手术,手术后3~6个月,择期进行内镜下高风险性腺瘤手术;B组:患者在手术前完成术前检查,符合手术指征后,择期进行内镜下高风险性腺瘤手术,在术后2周内,进行外科结直肠癌手术。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高风险性腺瘤部位、大小和个数等进行记录;通过复诊的方式,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结直肠癌病灶直径、腺瘤直径、腺瘤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二次手术12例(18.8%),多于B组的2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先择期进行外科结直肠癌手术,手术后3~6个月,择期进行内镜下高风险性腺瘤手术,是患者二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0.324,95%CI:2.65~7.41,P < 0.05)。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高风险性腺瘤患者,在择期进行内镜下高风险性腺瘤手术后2周内进行外科结直肠癌手术,能够降低患者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减轻患者身体创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120例,共计144处病变,比较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结果 144处病变中,以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分别占42.36%和38.19%;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性质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47,P 0.05,诊断符合率为83.33%;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来源层次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55,P 0.05,诊断符合率为97.22%。结论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准确判断病变来源。  相似文献   
7.
检测IgG、IgM及白细胞介素-8对显微镜下结肠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显微镜下结肠炎(MC)(胶原性结肠炎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IBS)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相同部位组织)表达IgG、IgM及IL-8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研究MC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和炎症因子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2例MC患者、对照组71例IBS患者及38例UC患者肠黏膜IgG、IgM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C组肠黏膜IgG、IgM显著增高,与IB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组血清IL-8与U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B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C的发病机制中,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可能为主要因素,而炎症不是引起MC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