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和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对 74例Ⅱb~Ⅲb期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 ,其中 32例在肺癌的全肺切除术中进行了心包内处理血管 ,其余 4 2例行标准全肺切除术。结果 :心包内处理血管组与标准切除组术后各有 1例并发脓胸 ,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组的并发脓胸者死亡。术后两组分别随访 2 2例和 31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8.1%和 16 .1%。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与标准全肺切除术患者 5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1.0 0 0和P >0 .0 5 )。结论 :全肺切除术中力争达到根治 ,经心包内处理血管技术的应用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晚期肺癌的生活质量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肺切除术治疗Ⅲ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用心包内处理血管的75例Ⅲ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水肿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是26.7%。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34.7%及28.0%。手术死亡1例。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与标准肺切除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经心包内处理血管提高肺癌的肿瘤切除率,提高了手术的根治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时建  陶立伟 《安徽医学》1997,18(3):39-41
<正>肺隔离症(Pumonary Sequestration PS)为一种少见的肺部发育畸形,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报道2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其解剖学特点及发生机制。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5~65岁。其中10~20岁者8例,以青少年期发现多见。二、临床表现1.本组12例中3例无症状,7例反复咳嗽、发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NUSS手术对改善漏斗胸患者肺功能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于我科行NUSS手术并行肺功能检查的28漏斗胸患者,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行肺功能检测。检查项目包括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结果 (所有数据均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患者RV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MVV、MEF50术后3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LC、FEV1术后3月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VC术后3月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术后1年可恢复到术前水平甚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在提高肺癌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 32例肺癌病人行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 ,占同期全肺切除的 43 % (32 / 74)。结果 手术死亡 1例。主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肺水肿、脓胸和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2 8.1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6 %、35 .5 %、2 2 .6 % ,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预后与标准肺切除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可提高肺癌的切除率 ,手术的根治性及安全性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接受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方法:对我院接受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的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术后反常呼吸消失,胸廓塌陷矫正,疼痛减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应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0~2006年应用全肺切除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并发呼吸衰竭2例,脓胸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均采用相应治疗痊愈。结论:外科治疗结核性毁损肺临床效果满意,但要严格掌格手术指征,做好术中循环监护,积极预防残腔感染及支气管胸膜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3例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后心疝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本组病例,并结合文献论述了心疝引起的原因、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防。结果:本组例1保守治疗康复,例2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例3突发左心疝嵌顿而死亡。结论:心疝是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后极少见而又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但它又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是我们对它的及时认识和适当处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行单孔胸腔镜大肺泡切除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胸膜固定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方法,共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选取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热情况、胸腔引流量、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发热情况均较对照组少(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有明显痛感在3天内均能明显缓解(P 0. 05),在术后前2天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较对照组轻(P 0. 05),术后第3天两组痛感相当(P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 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 67%(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2. 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 56%(P 0. 05)。结论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胸膜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胸膜固定法有明显的优势,还可明显降低气胸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诊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通过术中病理检查均快速获得病理诊断,诊断率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良性病变23例,其中21例行全胸腔镜肿块楔形切除,2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恶性病变28例,均为非小细胞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3例全胸腔镜操作;5例辅加小切口手术,其中有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术后2例失访,余26例随访3~45个月。24例无瘤生存;1例手术24月后发现肿瘤复发,目前存活;1例术后2~3年间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易接受,不但能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对其进行正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