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行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单纯性翼状胬肉患者共100例(103只眼),其中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40例(42只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60例(61只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愈38只眼,复发4只眼,复发率为10.5%,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4.50 d,平均(4.50±0.77) d,无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移植片脱落或排斥等并发症发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55只眼,复发6只眼,复发率为9.8%,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4.20 d ,平均(4.20±0.56) d,2只眼出现移植片脱落。两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结论两种自体结膜移植术均能显著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且角膜创面修复快,疗效相近,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0例(52只眼),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以及有无眼球运动障碍、感染、炎性肉芽肿、移植片脱落或排斥等并发症,并对再次复发的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翼状胬肉复发10只眼,复发率为19.2%,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5.20(5.20±0.54)d,2只眼发生移植片脱落(3.8%),未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感染和炎性肉芽肿等并发症。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安全有效地减少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但胬肉切除不彻底、手术创伤和术后炎症反应刺激、移植片缝合不紧密可能是部分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切除改良术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式翼状胬肉逆行剥离切除及角巩膜缘表层血管二次烧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6例7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逆行广泛剥离切除胬肉。术后6~10d的表面麻醉下针对巩膜裸露区结膜下纤曲扩张的异常血管进行准确定位烧灼并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3mL。术后随访6~20mo。结果:随访期内,10眼复发(14%),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剥离切除加角巩膜缘表层血管二次烧灼大大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下生物羊膜移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2例52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球结膜下的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进行结膜下生物羊膜移植。术后随访6~15(平均10.24±2.45)mo。结果:48例48眼治愈,4例4眼复发。复发率7.69%;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下生物羊膜移植具有手术损伤小,最大限度保留了正常眼表面的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