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医学中“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其实际意义,就“阴阳”学说的英语翻译以及诠释,进行研究。本文分即哲学的,医学的,医学的和翻译学的几个方面,逐步理清非汉语人士对此学说的翻译及其理解,并参考国内现存的材料,比较剖析,为此后的翻译提供一点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经硬膜下引流管监测颅内压(ICP)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前瞻性选择开颅手术治疗的病人56例,术中将ICP监测探头置入脑室并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连续监护1周(金标准);同时,应用液压耦合装置经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管测量ICP(硬膜下法)。结果 56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34±5.41)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4.96±5.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骨瓣减压术25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76±5.14)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4.68±4.71)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去骨瓣31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00±5.66)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5.03±5.80)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硬膜下法测得的ICP与金标准的差值为(1.6±2.1)mmHg;两种方法测得的ICP呈明显正相关(r=0.892,P<0.001)。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例(1.78%)、颅内少量出血1例(1.78%)。结论 与脑室ICP监测相比,开颅术后使用液压耦合装置经硬膜下引流管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ICP,方法简单、经济,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埃沙佐米     
Ixazomib由武田(Takeda)旗下的千年制药(Millennium)研发,是全球首个被证实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口服药物,于2015年11月20日获美国FDA的批准上市,其商品名为Ninlaro,该药旨在成为畅销重磅炸弹级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的后继产品[1]。Ixazomib的中文化学名称:2-[(1R)-1-[2-(2,5-二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产科住院患者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产科住院费用的控制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医院产科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1000例住院产妇的住院总费用及构成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0例产妇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2 097.45元,影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分娩方式的选择、患者年龄、婚姻状况、付款方式、是否抢救患者、是否具有产科并发症等,其中分娩方式为影响产科住院费用的最大因素,剖宫产方式的产妇平均住院费用为13 209.32元,显著高于顺产或者其他助产方式的住院费用,具有产科并发症的产妇住院费用要高于无并发症的产妇住院费用,均P<0.05。结论 分娩方式和产科并发症是影响产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控制剖宫产发生率、积极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心脏病为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病种,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先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先心病的发病与遗传以及多种环境因素相关,不同地区的患病情况可有较大差异。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流行病学调查较为困难,目前虽然缺乏系统性大范围的先心病流行病学数据,不过已有研究报道各个局部地区的情况,不同省、市、地区之间有较大差距,据已有数据,先心病患病率在1.3‰至13.8‰之间,最低的在广东省,最高的在  相似文献   
7.
就中医“五行”学说的英译进行评析。由于中国学与中国哲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尖评析五行学说时必须对其发生的源头作一叙述。并对五行的英语翻译从字面上,意义上进行剖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开颅术后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的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和总结6例开颅术后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患者在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安全和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要点.结果 6例患者血浆氨恢复正常时间为1~3 d,5例临床症状消失,消失时间为1~3 d,4例出现迟发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是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是护理工作难点.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动态变化及精神症状的发生,配合医生及时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血氨浓度,早期识别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做好用药、安全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