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心肌保护能减轻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使心脏外科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本文介绍近年来心肌保护的新进展。 1 缺血预调 80年代,Murry等首先报道阻断犬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
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肌保护能减轻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使心脏外科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本文介绍近年来心肌保护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方法,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OPCAB,其中6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结果 手术死亡1例(1.4%),手术转换2例(2.9%),移植血管失功1例(1.4%),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4例(5.8%),肾功能衰竭1例(1.4%),胸骨感染1例(1.4%),24小时内拔除气管内插管68例(98.6%),接受输血17例(25.O%)。术后随访56例,随访时间1—13个月,死亡2例,心绞痛复发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术后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性心律失常、下胶切口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中14例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仅1例移植血管狭窄大于50%。所有乳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结论 对某些具有冠心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OPCAB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然而,这种技术较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191例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1)的患者,其中130例于MVR手术同期行TVP。70例轻度TI中,有7例行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中度和重度TI均同期行TVP:其中中度TI 9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57例,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33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例;重度TI 29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6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3例。结果 130例中死亡3例,127例康复出院。122例随访29~112月,发现32例有轻度或极轻度三尖瓣返流(TR),7例中度TR,3例重度TR。结论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TI的患者,在施行MVR同时,应行TVP,尤其是中重度TI更要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TI,阻止轻度TR加重,减少严重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ReSllm6 Objectif Nos studes Precedentes out montrd une panne fonCtion de la greffe pulmonaire traitde Prdalablementper perfusion forcde retrograde et un stockage d froid inns ~. L' etude Prdsente a pour but de determiner l' effet de ~ surlefiot mngUin du poumon trait4 Prdalablement per perfusion retrograde forcde et un stockage d froid. met~. 12poumons donneurs canins out ate trait4s per perfusion r4tFograde de solution UW. Chez 6 animaux du grouch A, 250ng furent injectes dans l' artrdre…  相似文献   
6.
左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肺移植积累经验。方法分析总结29例犬左肺移植的资料。其中15例的供体肺用Euro-Collings液在4℃下保存6h,14例用UW液保存22~25h,作同种异体移植,并阻断受体的右肺动脉,以测定移植左肺的功能。结果所有的移植左肺均能胜任气体交换,循环稳定。结击本左肺移植方法可靠,可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新的移植血管来源.方法 利用酶-去污剂法去除犬颈动脉血管壁结构细胞,脱细胞后其中一部分再进行肝素结合,组织学及机械性能研究观察脱细胞效果.24只兔的左、右两侧颈动脉同时分别植入结合与未结合肝素的脱细胞异种血管,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3周、3月和6月,用B超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3月随机处死12只兔,取材后行Ⅷ因子和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脱细胞后管壁无细胞成分残留,而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植入兔颈动脉后两组均无血管阻塞,而肝素结合组血栓形成少于未结合组.3月后管壁出现平滑肌细胞,而内腔由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酶-去污剂联合肝素结合处理是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素包被对异种脱细胞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截取的犬双侧颈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对其中部分颈动脉进一步实施肝素包被处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素包被组(移植经肝素包被处理的脱细胞血管,n=9)和无肝素包被组(移植未经肝素包被处理的脱细胞血管,n=9).两组动物均接受双侧颈动脉移植,血管吻合后结扎左侧两吻合口间颈动脉(结扎侧),右侧则不结扎(未结扎侧).于术后第1、3、12周分别进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并测量血管内径,同时计算血流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双侧移植物血管,制备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内膜厚度/(内膜厚度十中膜厚度)[I/(I M)],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肝素包被组术后血管内径,除结扎侧术后第1周外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各时间点未结扎侧均较结扎侧明显缩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包被组术后血管内径,仅未结扎侧于术后第3、12周时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肝素包被组RI明显小于未肝素包被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素包被组未结扎侧内膜增生明显,I/(I M)值较结扎侧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素包被组结扎侧与未结扎侧I/(I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脱细胞血管移植物在不同剪切力作用下内膜增生情况也不相同,低流速对移植物血管内膜增生具有促进作用;肝素包被处理可有效抑制内膜增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验用ST.ThomasⅠ号液(Ⅰ组,K+20mmol/L,n=6)和改良Colins液(Ⅱ组,K+115mmol/L,n=6)灌注猪心并保存于4℃该液中,观察其对不同保存时间心血管形态学变化。方法分别于灌注后即时、4h、6h、7h和保存4h、5h后离体心脏再灌注复苏30min~52min后,行冠脉墨汁灌注、取心室肌组织学切片,电脑图象分析心肌微血管密度(vasculardensity,VD)、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示在保存及再灌注复苏各时点中,Ⅰ组VD468.7±73.22μm3(P<0.001)始终高于Ⅱ组243.54±3.22μm3,灌心停液和保存末及再灌注后Ⅰ组、Ⅱ组均有水肿,Ⅱ组更重。超微结构观察,保存末线粒体等结构组间无明显差异,再灌注后两组血管内皮水肿减轻,二组细胞核形态、线粒体水肿、糖元颗粒减少、闰盘间隙增大等改变均轻于Ⅱ组。心肌、血管内皮细胞无不可逆损害。结论高钾对心肌微血管形态、心脏水肿、超微结构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法,显微解剖法和腐蚀法,研究了14例成年国人心脏房室连接区的动脉吻合。参与该区吻合的动脉有:房室结动脉、Kugel动脉、冠状窦口支、第一支和第二支前中隔动脉;后上中隔动脉、第一支后中隔动脉及降隔动脉等。这些动脉在房中隔下部和室中隔上部形成丰富的冠状动脉间吻合和冠状动脉内吻合。在冠状动脉软X射线造影的心脏标本中,每例都有吻合,最多一例达9处。就正常人心脏而言,连接区动脉吻合支的内径多在101~200微米之间。在冠心病和心脏肥大的例子中,吻合支有增粗的趋势,最粗一例其内径达320微米。文中对房室结动脉终末分支的特点作了描述。观察到它与其他7支动脉均可形成吻合,连接区可经这些吻合支接受其他动脉的供应:同时房室结动脉又是联系左、右冠状动脉的重要的侧枝循环途径。鉴于房室连接区动脉吻合的特点,本文认为一旦出现冠状动脉闭塞蓝波及房室结动脉时,有可能建立有效的侧枝循环以代偿连接区的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