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者,28岁,囚停经6月余,腹部迅速胀大1个月诊为“26周妊娠,羊水过多,胎儿畸形”于2004年11月30日入院。孕者以往月经规律,停经40余天。始有早孕不适,4个月始感胎动。停经4余月曾建议彩超检查病人拒绝。近1个月腹部迅速胀大伴憋气、腹胀等不适。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部隆起如足月妊娠,肝脾未触及,腹无压痛及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荆芥内酯纳米粒胶体溶液(ST-NP胶体溶液)的最大给药量和溶血性,以初步考察该制剂的安全性.方法:测定ST-NP胶体溶液1日内小鼠尾静脉给药的最大给药量和用大鼠血红细胞制成2%的红细胞混悬液进行溶血性实验.结果:小鼠最大给药量为40mg/kg,为成人每日用量的40倍.4h内各加药管均未见溶血.结论:初步确定,荆芥内酯纳米粒胶体溶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白术、莪术、连翘混合油β-环糊精包合前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洋  李先荣  倪艳  陈艺文  李林 《中成药》2010,32(7):1243-1246
目的:对β-环糊精包合前后的白术、莪术、连翘总混合油的化学成分及各油比例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定性鉴别,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薄层鉴别试验,说明包合物已形成;经GC-MS分析,包合前后混合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白术、莪术、连翘各比例发生变化.结论:白术、莪术、连翘总混合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化学成分基本没变,但比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案例式教学法(CBL)联合以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60名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本次教学期限为1年,实验结束后由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客观题成绩、主观题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临床诊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各项认可度较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专业型硕士教育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均为良好。因此,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荆芥内酯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冻干粉末,并探讨其工艺与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指标,优选支架剂的种类和浓度及冻干工艺;并对该冻干粉末的外观、再分散性、pH值、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质量分数、包封率及载药量等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考察。结果 10%甘露醇作为支架剂可以较好地防止纳米粒的聚集,优化的冻干工艺为-45 ℃预冻10 h,升温至-25 ℃维持5 h,再升温至-5 ℃维持2 h,再升温至10 ℃维持2 h,最后升温至30 ℃维持6 h。冻干粉末的外观和分散性良好,平均pH值为6.25,纳米粒平均粒径为80.2 nm,多分散系数为0.024 8,包封率为52.17%,载药量为28.73%。结论 荆芥内酯纳米粒冻干粉末制备工艺简便、重复性好;所选用的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该冻干粉末,可有效反映其性质。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65例未经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诊断做了前瞻性研究,并与刮宫术后的组织学诊断进行了对照。MR扫描时间为木前17±3天。病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确定为Ⅰ期病变(局限于宫腔内)。年龄为35~77岁,56例为绝经后妇女,9例绝经前病人。 T_2加权图像上,当环绕肿瘤的低信号结合区是完整的时候,提示肿瘤居限于子宫内膜内;T_2加权图像上连接带破坏,不连续或于子宫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木樨科苦丁茶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 1ODS2(4.6mm×250mm,5μm),以甲醇-0.4%磷酸(47:53)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0504~1.0080gg,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61%,RSD=1.7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作为木樨科苦丁茶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前循环TIA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证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87例(TIA组),与同期住院经相同检查证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TIA患者63例(nTIA组)相比较.分析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 组内比较发现:TIA组病灶侧颈动脉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x2=12.045,P=0.017);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及指数均明显高于非病灶侧(Z=-2.494,P=0.013;Z=-3.378,P=0.001);nTIA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IA组的SBP及DBP明显低于nTIA组[(155.95±17.67) mmHg vs (167.38±21.87) mmHg,P=0.001;(84.84±12.06)mmHg vs (90.90±11.56) mmHg,P=0.002],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及指数均明显高于nTIA组(Z=-5.020,P=0.000;Z=-5.018,P=0.00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前循环TIA发作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及溃疡斑和混合斑块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植物药在历史上曾是世界各国医疗的主要药物,如中国的应用历史至少有2000年。近代伴随化学、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植物药的主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化学合成药物所替代。然而,随着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植物药在某些方面具有化学合成药物无法相比的优势而重新获得各国注意,植物药及其精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