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2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肺癌在电镜下显示癌细胞的共同特征,在于呈现核和核大小和形态的异常。各型肺癌各有特征:鳞形细胞癌有张力原纤维,丰富发达的桥粒,和间桥式的胞质指状突起并端端相连。腺癌有丰富的微绒毛、分泌颗粒和明暗细胞。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中间型细胞有多向分化潜能,出现神经分泌颗粒为特征,这一点和类癌符合。细支气管-肺泡癌和Ⅱ型上皮细胞关系密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为肺泡上皮的干细胞,分化潜能大。支气管粘膜上皮储备细胞有双向分化潜能,能向腺细胞或鳞形细胞分化。鳞形细胞癌的淋巴细胞反应较强,见到淋巴细胞攻击现象。  相似文献   
2.
超微结构病理从亚细胞水平反映了病变的特点和性质,较之光学显微镜(光镜)下的细胞病理有了很大的提高,两者结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特别是肿瘤病理诊断。当然大多数肿瘤的病理诊断用光镜检查能得到解决,但仍有一些(约8%)较疑难的病例需要配合电子显微镜(电镜)才能作出诊断,尚有3%病例则需要依靠电镜检查才能确诊。足见电镜检查对解决疑难诊断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一般常规病理标本大多已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亚微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否再进行回顾性电镜观察,应用于病理诊断,是病理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已作了可喜  相似文献   
3.
由于肝穿刺活检可以直接观察到新鲜肝组织的病变情况。因此在诊断肝炎的类型和判断转归方面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又开展了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病理学的检查方法,更提高了肝穿的实用价值。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81年3月选择肝炎病情反复或迁延不愈者。或虽是急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7例小儿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治疗前后2次肝穿刺标本作了光镜和电镜的对比观察。讨论了①CAH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相结合的诊断依据;②贮脂细胞增生在CAE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③评价CAH的疗效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包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的观察,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腺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肝脏的鳞癌或含有鳞形细胞成份的肿瘤罕见。最近我们在外科手术标本中遇到1例,作了电镜观察,现报道如下。 女性、51岁,上腹部反复疼痛16年,近半年来中上腹部扪及核桃大小肿块,质硬。纳差,体重减轻。近一周来伴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B型超声检查,肝左叶占位性病变伴液化。外院诊断为肝脓肿,转入中山医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对病毒性肝炎中免疫复合物问题屡见报道。我们自1979年对58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进行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对43例患者并做PEG(聚乙二醇)沉淀物的解离分析,即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检测血清和解离液中的HBsAE和抗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初期,人体肿瘤在裸鼠移植成功,而人体肝癌在裸鼠移植成功的例子还不很多。我们和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协作,在1981年1月将1例人体肝癌成功地移植于裸鼠并已传到三代。本文对此裸鼠移植性肝癌进行了全面的形态学观察,并与原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谷氨酸盐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对不含谷氨酸盐的Ⅰ号高钾停搏液和添加谷氨酸盐的Ⅱ号停搏液作对比性动物实验。两组停搏液的钾离子浓度相同,均为26.8mM/L,实验条件相同,结果表明心脏在缺血停搏60分钟后,应用含谷氨酸盐停搏液者在自动复跳率、左心室顺应性、乳酸消耗量、GPK漏出量和超微结构上都显示心肌损害轻微得多,谷氨酸盐在缺血心肌中仍可能参与三羧酸循环提供ATP,但不产生具有潜在毒性的乳酸,可以作为心肌缺血时的代谢底物。  相似文献   
9.
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如病毒、某些细菌感染、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等)刺激时,在外周血液可出现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经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也能使外周血液中部分小淋巴细胞的体积增大,转变成母细胞型的转化淋巴细胞,出现有丝分裂。关于这种细胞的形态、生化和免疫功能已有不少研究报道。我们用电镜进一步观察转化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1例慢性气管炎病例肺泡壁的超微结构变化,其中7例并发肺气肿,5例并发肺心病。肺泡壁主要的病变有三:(1)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再生;(2)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和管腔纤维化、闭塞;(3)肺泡壁纤维间质弥漫增生。这些病变在慢性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的病例更为显著。其中毛细血管的病变、间质的弥漫纤维化与肺气肿、肺心病的成因关系密切。初步认为第Ⅲ型变态反应可能是引起上述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